“韶台远眺”为济阳八景之首,人们曾在县城的灯展和史书记载里知道。济阳人迷恋的闻韶台,虽被称为“千年圣迹”却已作别历史。闻韶台毁于“文革”,现如今,闻韶台盛时的风貌早已荡然无存,人们对于那时的风景也只能通过模型来回味了。
闻韶台模型窥旧貌 “韶台远眺”为济阳八景之首,人们曾在县城的灯展和史书记载里知道。 济阳县曲堤镇西侧有一池清水,据说是古时候修建孔子“闻韶台”时留下的。现池塘尚在,闻韶台却早已不见了踪影。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登上“闻韶台”,几乎能俯瞰整个曲堤小镇。济阳人迷恋的闻韶台,虽被称为“千年圣迹”却已作别历史。幸好,生长在闻韶台边的花甲老人刘功富,根据记忆和史书的记载,花费了十多年心血制作了闻韶台模型,由此可以窥探到闻韶台的旧貌。 观闻韶台模型,宏伟秀丽,飞檐叠翠,风景绝美。闻韶台模型显示:从东南角可拾阶而上,在入阶口门两旁一对大狮子分守左右。沿台阶向上便是魁星楼,魁星楼为三层结构,在三楼有“魁星点状元”的塑像,塑像蓝面红发,右腿蜷曲,左手执朱笔,面朝正北,作欲点状元的姿态。 穿过古典儒雅的魁星楼,便可以到达台顶,整个闻韶台顶相当开阔。北面是庄严肃穆的大成殿,大成殿前有四柱,殿门朝南高挑叠翠飞檐,檐下悬一“万世师表”镏金横匾,屏门两侧刻有“万世为官祖,百代帝王师”的楹联,门楣是“子在闻韶”。殿堂中央塑有孔子的彩色塑像,红面颊须,气度雍和。颜回、曾子、子思、孟子四哲的塑像分列孔子两旁,栩栩如生,温文尔雅。 大成殿东面是状元阁,与东南角的魁星楼遥遥相对,构成一幅完整和谐的“魁星点状元”的雕塑图。站在闻韶台顶的苍松古槐下,可俯瞰曲堤千家万户,南望济水碧流,西睹禅塔晚灯,更是别有一番古朴典雅的风味。 孔子在齐学韶乐 “闻韶台”是一座历史文化建筑,据史料记载,“公元前517年9月的一天,鲁国国君鲁昭公因为内乱弃国而逃。这场动乱直接危及到与鲁昭公私交甚密的孔子。不久,孔子愤然投奔到齐国,这一年,孔子35岁。孔子在齐国的日子里,曾来到曲堤这个地方讲学,结果听到了当时齐国的颂周之音——韶乐,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孔子便在此学习韶乐,达到了痴迷程度。《论语》所载“子在齐,闻韶”,此“闻”字,乃学习之意思。韶乐非常高雅,春秋时在齐国流行。当时,孔子惊叹至极,发出了“韶,尽美矣,又尽善也”的慨叹。因而在《论语·述而》篇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段文字,也就是说:孔子在齐国学习韶乐时,全神贯注,真是没有想到虞舜的韶乐如此美妙,为此三个月来废寝忘食,连吃的肉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了。后人便在孔子学习韶乐的地方建高台纪念,起名为“闻韶台”。 孔子闻韶台,其实就是一个用黄土堆起的高台。台高约40米,台基占地2800多平方米,台顶面积900多平方米。台上台下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各种殿台楼阁,高台脚下,南北分别坐落有“闻韶书院”、“万世宗师坊”、“王母楼”和“黄姑寺”等建筑,台西面有巍巍禅塔与闻韶台遥遥相对,济阳人将闻韶台称为“千年圣迹”。 建成或在汉唐时期 相关资料佐证,闻韶台建筑史最早可追溯到汉唐时期。从宋、元、明、清一些官员及名士所撰写的关于修建闻韶台的文章引证得知,“汉唐以来,先师过化之地,俱必有建,因筑台间。曲堤镇之左有闻韶台一所,世传先师夫子在齐闻韶,兹即其地”。自汉唐时期,孔子所到之处便必有所建,以作留念和以后讲学用。而闻韶台正是因为孔子去过方建成,由此推测它极有可能建于汉唐时期。由于历代人们尊孔重教,所以历朝历代都有官员、名士和民众捐钱修葺闻韶台,使闻韶台在风雨飘摇中得以保存。 现如今,闻韶台盛时的风貌早已荡然无存,人们对于那时的风景也只能通过模型来回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