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1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王传忠
烟台市公路管理局沈海高速栖霞管理处中桥收费站收费员
【主要事迹】
今年35岁的王传忠,从1999年由于好奇第一次献血后,2001年开始固定献血,至今年7月22日,他已经义务献血12年,58次共献5.6万毫升血量,相当于14个正常成年人的血量总和。
在王传忠得知他的造血干细胞与重庆一患病小伙子的配型成功后,10月17日上午赶赴济南,并于10月22日、23日在济南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提取捐献。“虽然对于捐献的对象我知道得不多,但想到我的干细胞可以挽救一条生命,我就会坚持去做。”王传忠如是说。 |
|
本报记者 宋磊 在王传忠的胳膊上,有一块指甲大小的疤,是12年献血留下的烙印。提起初次献血,那已是十多年前的事儿了,“刚开始那会儿,对献血特别好奇,特别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子。”1999年偶然听别人说起可以去烟台市中心血站献血,王传忠就去体验了一把,刚开始也没多献,200毫升。 2001年6月1日,他开始固定献血,每三个月献一次全血,每个月捐献一次血小板。王传忠身上的一张表格,详细记录了他每次献血的数据,从2001年到现在,献血58次,其中献全血12次,一共5.6万毫升。一个体重50kg的成年人,其身体内的血液量是4000毫升,王传忠献的血量相当于14个正常体重成年人血量的总和。 但是,王传忠献血的事儿从来不跟家里人说,“他们觉得献血对身体不好,不让去。”这么多年来,跟他彼此熟悉的志愿者都戏称他是“地下工作者”。 “10月24日的时候(当时刚捐完造血干细胞)从济南回到烟台,就再没有去上班,一直在家休养。”王传忠告诉记者,单位的领导多次嘱咐他要好好养身体,医院和红十字会的大夫们也告诉他,休息好,避免感冒。“都说刚捐献完干细胞后的免疫力比较低下,但我其实没啥感觉,跟平常人一样,跟家人吃一样的喝一样的,没有特别进补。” 在家休养的日子,王传忠不大出门,但对于自己参与的公益组织,他却依旧很上心。 2009年12月4日国际志愿者日,王传忠与另外9名无偿献血志愿者组成“红色爱心之家”,他们走进烟台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等宣传普及无偿献血知识,招募、组建固定的献血者队伍、应急献血者队伍、稀有血型献血者队伍,目前已发展志愿者五六百人。 “在志愿者服务队中,王传忠是个活动积极分子,每次只要有服务活动,他总会挤时间参加。”“红色爱心之家”的志愿者们说,一般有大型活动都少不了王传忠的身影。 “‘红色爱心之家’近期的活动我也都清楚,志愿者们会打电话通知,虽然我去不了,但心是跟他们在一起的。”王传忠说,休养的日子里他也不是“充耳不闻天下事”,公益组织有什么动态、血库目前紧缺的血型等等他都一清二楚。“等到医生说我可以正常活动的时候,我会立刻回到他们当中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