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旭君 11月下旬开始,市救助管理站开展了“寒冬送暖”活动。2日,记者在市救助管理站了解到,这里的工作人员在救助流浪者,提供关怀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困难,救助之路常遇荆棘。 离家40载 现已查无此人 “很多流浪者长期流浪在外,在家乡的户籍早已经被注销,有时候即使知道被救助人员的家是哪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都无法将他送回家,无法为被救助者落户口。”11月27日,市救助站一位工作人员说。 “我们站上遇到过好多次这样的事情,最近的一起发生在今年7月份。”工作人员说。这名被救助的人名叫孙杨(化名),今年60岁,老家是周村的,20岁的时候就离开家了。救助站工作人员联系当地公安机关,在公安系统中却查不到孙杨的个人信息,“这期间全国人口普查,她不住在老家肯定就没有她的信息,我们已经跟当地公安机关协商,对方也在想应对方案,我们希望能尽快将孙杨送回家跟家人团聚。”工作人员说。 很多被救助者不愿回家 除此之外,据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介绍,有些被救助者听到要将他们送回家,却很不配合。“这些被救助者通常因为家庭不幸或者长期感受不到家人温暖,反而觉得在救助站住着比回家舒服,所以就不愿意走了。帮流浪人员找家,我们经常是力不从心。” 在市救助管理站住着一个20多岁的男子,名叫王峰(化名),去年因流浪在外脚趾冻伤被公安人员送到了救助站。“从跟他的聊天中,我们得知他爸爸经常打他,我们问他家的地址想把他送回去,他就立马不说话了。”工作人员说。 像王峰这样的流浪者在救助站还有很多。民政部公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规定,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情况确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但记者在市救助管理站了解到,在这里长期居住1-2年的并不在少数。 “他们或者因为不想回家不提供家庭住址,或者因为患有精神疾病不知家在何处,在救助站长期滞留。”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说。市救助管理站在周村建立了流浪人员托管中心,“目前,托管中心共照顾了十几名流浪者,如果一直不知道家在何处,救助站就得一直照顾着他们。”工作人员介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