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名巡查工负责400万平方米供暖面积 |
寒夜街头,他们守护城市温度 |
| |
- 2013年1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高勇镇扶起被推倒的水马。 | | 热力五公司巡线工在观察排潮井。 |
|
11月30日凌晨4点,当大多数人还在熟睡时,供暖管网的巡查工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后,仍在进行供暖管网巡查。四个人挤在一辆橙黄色的大头车中,走走停停,巡查管网与管网的末端站、抄录数据、巡查排潮井、竖起被推倒的水马。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李师胜 11个巡查工 守护400万平方米 11月30日凌晨4时,关上单元门,从光明走进黑夜,西天的猎户座与东天的残月混着街边的路灯与霓虹怎么也无法替代太阳的光辉。只有两层保暖衣与厚厚的羽绒服带给自己不少底气,但脸与耳朵却生生地感受到了济南冬季凌晨的温度。家里暖气停了会如何?济南的冬天不会永远是“响晴”,也不会像济南的泉水永远是18摄氏度。 杨兆明是济南热力五公司外网班的班长,今天他带着恰好值班的三名员工,挤在一辆橙黄色印着“工程抢修”的大头车中,开始了每天至少三次的例行巡查。“我们现在是三班倒,上24小时歇48小时,有的时候一星期能赶上三个上班时间,一周72个小时的工作量一般人都受不了。”杨兆明介绍,每天至少巡查三次。早上8点半接班,下午1点、晚上10点、次日凌晨4点多各巡查一次,每次是16公里,一次50分钟左右。 “夜班是三个人,白天再加上两个人,整个班现在有11个人,我们算过,如果满编应该是17个人。”杨兆明称,现在是11个人干着17个人的活,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只能是每个人多干点。 智慧园小区的换热站是热力五公司的直管站。当走进去的时候,看守直管站的工作人员正躺在被窝中睡觉,懒懒的眼神表达着对惊醒好梦的不满。“进来之后要抄录流量、水温、水压数据,如果水压高了就给公司的调度室打电话,调度室再联系小鸭热源厂调节。”杨兆明一边用手电查看数据一边介绍。 抄录完数据,走走停停,勘察水网施工的是否损坏了供暖管道。在一处酒店前不停冒着热气的排潮井周围,横七竖八躺着几个水马,工作人员赶紧去摆正。“围在排潮井口的水马是避免行人被灼伤用的,可能是因为酒店中有喜宴给推倒了。最多的一次一天被推倒四次,我们只能重新摆起。在这个地方丢了得有20个警示灯了。”杨兆明一边抱怨,一边拿出一个红色圆形、内置不停闪烁灯泡的警示灯给记者看。 今年巡查范围内新增加了60多万平方米的供暖面积,“11个人巡查400万平方米供暖面积的管网线路、290个排潮井与疏水井,我们的工作可以让居民在家里过个暖冬,想想也挺值的。”杨兆明摊摊手说。 12天没回家 孩子都学会走路了 完成例行巡查后,回到位于正丰路上的隔压站,这里是他们的办公地点,一行四人烧水泡茶。“喝茶为了御寒,最主要的还是为了提神,连续工作24小时,到最后根本打不起精神来。”杨兆明说,除了司机侯文耀,其余两人都是刚从大学毕业,他们刚开始不喝茶,熬不住,慢慢地都学会了。 巡查很顺利,说起工作上的劳累,刚从济南大学毕业的关锐说,“引汽的阶段是最累的,由于管道温度低,与蒸汽的温差过大,为了防止‘水冲击’导致管道破裂,引汽暖管很慢,一小时引不到一公里,那时候是24小时没白没黑地工作”,吃在路边睡在车上,连续四天。“到最后累得不行了,喝茶根本不管用,就自娱自乐,拿对方开玩笑提精神。一张高勇镇躺在床上小憩,侯文耀与关锐对其默哀行鞠躬礼的照片经常被他们拿出来“欣赏”。 一天巡查下来,刚参加工作的关锐、高勇镇的运动鞋上布满了黄土。在热力公司工作多年的司机侯文耀称,“其实今年引汽还算顺利,去年引汽用了12天时间。那时因长时间在外工作缺少空闲,到最后结束时,所有人的胡子都特别长,跟野人似的。” 杨兆明说,“去年引汽的时候因为长时间工作,身体素质下降,在拧一个大阀门的时候胳膊脱臼了,好几天只能端着胳膊。回家的时候,发现儿子居然都会走路了,疲惫中充满了惊喜。”“12天的时间,家里的变化太大了,没能看到儿子第一次走路也是人生一个遗憾。” 6点40分左右,天空泛起了鱼肚白,一行人去吃早点。“太阳出来了,我们就可以休息了,8点半换班之后就去睡觉,把晚上缺的觉都补回来。”杨兆明说。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里写到,“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可是春风没来之前呢?还有他们呢,那些一线的管网巡查工,泉城冬季温暖的守望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