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居业内流传着一些关于国家人造板材标准低,商家黑心以次充好的言论,一时间让很多消费者对国产人造板材的环保性能产生了诸多怀疑。相关专家表示,目前国家标准对人造板材甲醛释放量的控制并不差,而且行业发展健康,流言可能源于炒作。对于消费者来说,合理使用合格板材即可,无须恐慌。 流言1: 国标低于欧美 E0级板材更靠谱 我国对人造板材的甲醛释放量规定在≤1.5mg/L,也就是E1级,这个标准较欧美和日本都相差巨大。其实E1级板材并不适合大量用于室内,因为甲醛释放量是会累加的,所以用E0级板材才是更靠谱的选择。 专家破解: 据了解,GB18580-2001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规定,中密度纤维板、高密度纤维板、刨花板、定向刨花板等采用的穿孔萃取法,分为E1级(≤9mg/100g),可直接用于室内;E2级(≤30mg/100g)必须饰面处理后才允许用于室内。胶合板、装饰单板贴面胶合板、细木工板等采用干燥器法,也分为E1级(≤1.5mg/L),可直接用于室内;E2(≤5.0mg/L)必须饰面处理后才允许用于室内。E0是欧洲的标准,常见于板材、地板中,甲醛释放量平均值≤0.5mg/L。而F4星级(甲醛释放限量0.3mg/L)是日本的相关标准,不受使用总量的限制。 在满足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醛释放量肯定是越小越好,但也不能无限制地追求。在板材配方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减少脲醛胶中的甲醛含量,板材的强度会降低,耐水性能变差,直接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如果使用新配方,如地板里出现的大豆蛋白胶等减少甲醛含量,成本也必然会增加,消费者还要看自己的承受能力。 流言2: 虚假宣传E0级 公布最好送检结果 某些厂商多次送检,不同批次的送检报告里,选一批质量最好的公布。然后把这个结果当成自己家所有板材甲醛释放量的检验数值。所以一年里生产的所有板材就都可以堂而皇之的称为“E0”级,其实产品质量并不稳定。还有一些,用各种方法把自己的板材处理成“E0”级的,再来送检。 专家破解: 业内专家表示,大的企业没有必要这么做,因为国家质检机构还有不定期的抽检程序,一旦抽检不合格,企业多年建立的声誉就会毁于一旦。哪个大厂家会冒着断送企业生命的风险做这种事。虽然可能有极少数不法小品牌会玩这种伎俩,但是整个人造板材行业的发展是健康的、良性的。企业之所以送检,一是证明自己的质量;二是为了看自己的质量能不能达标,不达标就整改、提升。如果单纯为了出个检测报告,根本没有必要。 流言3: 进口E0级板材好 国内质量不稳定 还是进口E0级板材好,质量控制稳定。国内很多企业质量控制都不稳定。虽然中国每年出口那么多板材,但出口的质量是要好于国内销售的,否则不能符合国外的标准。 专家破解: 业内专家表示,一些欧美进口的板材确实质量控制比较好,但这不代表国内大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就差。生产E0级板材技术上并不高端,国内企业完全可以做得很好。至于出口的质量优于内销的说法,完全没有那个必要。因为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生产E0级和E1级成本差得并不多,所以没必要搞两套标准。 相关链接 合理使用板材 购买可留证据 专家提醒大家,不要过度装修,合理地使用人造板材。购买人造板材类产品,如果存在疑问可以注意留存证据。除了看近期检测报告、环保等级在合同上写清外,以地板为例,消费者可以要一块样品,用塑料袋封存起来,如果出现问题,便可送去检测,并且让商家为这块样品的真实性写下书面证明。也可以锯一块地板样品,放在塑料袋里,加热水浸泡后密封一段时间,然后看有没有刺激性气味。如果气味浓重,那么表示其甲醛含量比较高。 有导购在介绍人造板材产品释放量的时候,会告诉消费者0.1g/m这类概念,而不用1.5mg/L这个表述,故意用小一点的数字来迷惑消费者。这两个表示甲醛释放量的计算单位都出现在国标中,但是大家要注意国标中的标注,这两个计算单位的实验方法是不同的。饰面人造板(包括浸渍层压木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竹地板、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等)达到E1级水平,使用气候箱法检测,采取的计算单位是≤0.12g/m,而采用干燥器法,采取的计算单位是≤1.5mg/L。这两种计算单位是不能够进行换算的。而且第一种指明是在仲裁时使用的,也就是存在纠纷时,用于检测时使用的方法和计算单位。导购在介绍产品时,根本不应该使用g/m这个单位。消费者如果听到这种介绍方法,还是应该坚持查看正规检测报告上的检测数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