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5日讯(记者 王明婧 通讯员 王立青) 近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11所新建教学楼配套工程列入2014年城建计划,对落后配套设施拆除建设,实现农村中小学“一校一景”,改善农村教育教学环境。 今年经济技术开发区赵虎中学、赵宅中学、抬头寺实验小学、大韩小学、刘汉小学等11所学校的新建教学楼先后投入使用,除同济中学外其他10所学校均为农村学校。教学楼投用后,原学校的院墙、大门、平房等原有陈旧设施,与崭新的教学楼不相匹配。为进一步改善农村教育教学环境,该区计划于2014年对11所学校进行配套工程建设。 “有的农村学校校门建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院内多是土路,无绿化,与新建教学楼不配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作人员说,配套设施差也让教学环境不卫生,如学生在土操场上体育课后进入崭新的教室,也将教室弄得脏乱,不利于学生们的身体健康。 配套工程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投资,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为各校新建或改造大门、传达室、院墙、操场、餐厅、水冲式厕所、下水道、车棚等,实行校园硬化、绿化,安装防盗窗等,并对旧平房进行拆除,实现农村中小学“一校一景”。据悉,新建学校无论在教学楼还是在配套设施方面,都将一校一特色。工程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学校办学水平。 相关链接 空调取暖温暖校园 本报12月5日讯(记者 王明婧 通讯员 王立青) 今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中小学实现楼房化,为做好冬季取暖工作,采取两种方式供暖。农村中学主要采用锅炉供暖,农村小学采用电器供暖。 赵虎中学、赵宅中学、抬头寺中学三所农村中学已先后搬入教学楼,教室、办公室配有暖气片。为保障冬季供暖,统一配置燃煤锅炉,采用暖气供暖。同时学校还为学生宿舍安装暖气片,保障了住宿生温暖过冬。 由于农村小学人数少,主要采用电器供暖,教育部门筹资为大部分农村小学安装了空调或电暖器、电暖风,学校根据天气情况适时供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