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李沧区群众文化工作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省文化先进区创建为契机,以落实“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区政府实事为抓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大力开展文化活动、注重加强文艺作品创作、积极拓展文化服务功能,使群众得到了更多的文化实惠。 “四百工程”助力吕剧团 沧顺路社区吕剧团,成立于2005年,最初只有七八个人,两三把二胡,唱的都是一些传统老调,没有什么表演技巧,全凭的是他们对吕剧这一传统剧目的爱好。后来,在李沧区文新局开展的“四百工程”的大力帮助下,购置了音响、乐器、服装等,社区又为他们制作了道具、布景,在新办公楼中专门为他们设立了一间排练室,一个小有规模的吕剧团就正式成立了。区文化馆专业老师前来为他们进行指导,提高演出水平。经过一年多的排练,吕剧《梁祝》共十场全部排练完成,并于今年6月28日,在社区进行了首演,社区居民近千人观看了演出,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目前吕剧团成员发展到现在近30人。团员们风雨无阻,每周一、周四进行节目排练,2013年先后排练成了《梁祝》《红灯记选段》和《刘胡兰》等剧目,并为社区居民进行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 在区政府实事的具体落实中,更加注重基层民众的文化需求、广泛征求民意,为基层配备乐器1412件,演出服装2645套,电脑70台,音响20套,图书架、棋牌桌椅、书橱共63套,数码相机、投影仪、摄像机共22部,宣传栏6组以及其他文化器材,共计价值200余万元,向基层拨付文化活动经费、场所维修费60多万元,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免费电影进社区106场次 李沧区组织举办了第十九届“李沧之春”、第十三届社区文化节和李沧群文大舞台等富有特色的传统节会文化活动。围绕宣传中国梦、世园情、十艺节、“四德”建设等主题,先后开展了“我的世园 我的家”走进世园建设工地专场文艺演出、“四德”建设送欢乐进社区、“喜迎十艺节 相约世园会”李沧区锣鼓大赛、舞蹈大赛,“中国梦 世园情”合唱比赛等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千余场次,放映免费电影进社区106场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文化场馆功能不断拓展 区图书馆、文化馆充分发挥国家一级馆免费开放服务阵地作用,全年共举办交谊舞、美术、书法、摄影、戏曲、合唱、乐器、戏曲化妆、群文骨干、图书管理员等培训及讲座共计220余场次。“两馆”在做好免费开放馆内服务的同时,开展了全民读书季和送文化进工地、进社区、进军营、进学校、进企业、进残疾人家庭等“六进”活动,送演出百余场、送图书杂志11000余册,真正发挥了在文化普惠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注重创新工作思路,在全市率先推出打造公益场馆总分馆体系,区文化馆首家分馆于7月份在湘潭路街道大枣园社区文化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强化了对基层文化活动的培训指导;区图书馆分别在侯家庄、大枣园、翠湖、兴国路社区、金泓热电建立了5处分馆,使更多居民就近享受到了优质文化资源和便捷的文化服务。借助李沧剧院重新启用的契机,累计组织辖区群众2万人次观看了大型舞剧《红高粱》演出14场和十艺节“文华奖”参评剧目的演出9场,使该区广大居民在家门口欣赏到了高雅艺术,提升了文化艺术品位。 本土特色文艺作品30余件 今年以来共创作出电视文学剧本《红酒坊》、小品《家审》、相声《时空隧道》、歌曲《小岛风景线》《我的世园我的家》等具有青岛和李沧本土特色的文艺作品30余件。其中歌曲《小岛风景线》荣获青岛首届“海燕杯”群众文艺原创最佳创作奖、《我的世园我的家》等4件作品获优秀创作奖。《中国梦》、《李沧颂》、《百果山 世园会》和电视文学剧本《红酒坊》4件作品参与了第11届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评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