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赵松刚
从2011年6月开始,诸城市文化路小学在充分征集学生家长建议后,先后招标购置2400个升降课桌凳,改变传统的按个头排座方式,每两周全校固定调整一次座位,让每个学生都有坐到前排的机会。这种方式虽不完美,却避免了靠关系靠人情的“排座潜规则”。(本报今日A09版) 教育孩子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头等大事,小小的一个座位排序,其实牵动着很多人的神经。“孩子想到前排坐,前排都是好学生,跟好学生在一起,就能学习成绩好”的观点,在家长中很有市场。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无可挑剔”的学习环境,不惜找关系、走后门、送红包,只为老师能给孩子安排一个理想的座位。 前排的座位总是有限的,难免顾此失彼,一旦处理不好,影响孩子不说,还会造成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一些学校也在探索各种方式,此前就有媒体报道,个别学校实行的按学习名次选座的方式。看似鼓励学生用功,但这种做法很可能会损伤一部分成绩较差学生的自尊心,因此也饱受诟病。 诚如诸城市文化路小学的校长王洪珍所说,每一个孩子在自己父母的眼中都是最宝贵的,学校也有义务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在排座位的问题上,这所小学采取的方式就是征集家长意见,通过建立一种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平台,共同想出了运用升降课桌凳的排座方式,也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今,这种方式已经在诸城市的多所小学开展起来,而在记者看来,相比排座方式,学校与家长之间沟通平台的建立,才是更有借鉴价值的。事实上,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双方的沟通是否顺畅,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会起到关键性的影响。尤其是随着人们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很多年轻的家长对教育都有自己的理解,参与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如果沟通不畅,很容易产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对于专业承担教育功能的学校,这些新情况应当引起重视,在教育过程中多多引入家长的参与,发挥来自各行各业家长的智慧,通过群策群力,共同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平等有序的教育环境。 (作者为本报潍坊站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