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少教课好照样能评教授 |
烟台一高校开评“教学型教授”,放宽论文要求强化教学成绩 | |
- 2013年12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烟台12月12日讯(记者 李楠楠) 高校职称评定标准主要限于教师的科研成果,这使得很多在教学一线的优秀老师,到退休还是讲师。如何使更多的教师潜心授课又能评上职称?山东工商学院率先在驻烟高校中专门设立“教学型教授、副教授”岗位,让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有了晋升职称的新通道。 “很多高校都有这样的老师,特别是基础学科教学任务重的一线老师。”山东工商学院人事处处长张启全说,对论文、科研成果等有形评价指标的过分强调,会埋没众多教学成绩出众的好教师。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学校近日出台了《教学型教授、副教授聘任办法》,在职称评定中单列指标,评聘符合条件的“教学型教授”和“教学型副教授”。 八年前,上海交大一位叫宴才宏的讲师病故,这位被学生们誉为“魔电”、课堂几乎场场爆满的优秀教师,至死也没评上副教授,主要原因是他没有论文。 根据新办法,申报教学型教授、副教授的教师都要长期从事一线教学,保证授课课时,更重要的是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比如“指导学生获省部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就可以算作申报评聘“教学型副教授”的业务条件之一。 “文件中对论文发表要求宽松了很多,对教学成绩要求很细致。”学校编辑出版专业教师向敏说,“有的老师善于搞科研,而有的老师擅长教学,以前职称考核基本看科研,很多教学型的老师很吃亏,这次调整,给了教学型老师一个很好的机会。” 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这种新推出的职称评定标准相当于“两条腿走路”,在一线教书的老师,把书教好也能评上职称,让他们在教学路上有目标有希望,有利于发挥老师自身的优势,因势利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