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到年终总结的时候。扎根马山的第一书记们,一年多来工作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近期,本报通讯员对他们进行了专访。 焦庄村李民: 贫瘠地也能出效益 去年6月,李民作为长清区财政局派驻马山镇焦庄村的“第一书记”进驻该村。 焦庄村位于马山镇最南头,和肥城搭界,人均土地不到一亩。全村土地中只有四分之一是水浇地,剩下的全是山坡地。村民们种地基本是靠天吃饭,连上下山都是个问题,因为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民们下次田都要步行一个多小时。 李民一来到村里了解到这些情况,就感到自己像是被泼了盆冷水。他下决心要干出点名堂出来。 焦庄村南的300亩山坡地,多年来因道路不通等原因影响了有效开发和利用,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外面的客人进不来,村里的产品也出不去。为解决这一难题,李民积极协调上级有关单位,争取到扶贫项目支持资金26万元。有了这笔资金,目前,约2000米长、4米宽的田间生产道路已经竣工。 李民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引导群众发展适合农民增收、集体增收的林果产业,拓宽群众的致富门路。目前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新发展优质核桃基地近200亩。焦庄村借鉴先进村、典型村的做法,在两委会成员的协助下,积极动员广大农户,投资16万元,成立了济南市长清区顺和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李民介绍,今后打算通过合作社运营,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扶持,另一方面积极服务入社群众,逐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目前,该村经长清区财政局、农业局共同推荐,已上报市级合作社扶持项目一个。 周庙村王华: 用大棚开启致富门 “去年,在王书记带领下,俺们村发展蔬菜大棚,当年实现经营收入23万元,老百姓都尝到了甜头,真是感谢他。”提起村里的蔬菜大棚种植,马山镇周庙村村支部书记董云宝乐呵呵地说。 董云宝所说的“王书记”,是济南市国税局选派到该村的第一书记王华。王华到村任职以来,从夯实基础入手,谋划长远发展,把大棚蔬菜种植作为帮扶工作的主攻方向,加大资金帮扶力度。在他的积极争取下,济南市国税局无偿投入50万元扶贫资金帮扶周庙村建立蔬菜大棚,为老百姓拓宽致富门路。2012年11月16日,周庙村开始在大棚里栽种菜苗,每个棚种植一种蔬菜,截至目前,已经实现收入23万元。 王华介绍,今年村里将投资55万元再建5个蔬菜大棚,目前3个已经基本完工,另外2个即将开工。5个大棚投入使用后,预计年增加经营收入45万元,新增利润20万元。明年将建6个,三年实现建设15个。他计划在帮扶期内集中精力,将大棚蔬菜种植做专、做大、做强。待2014年三期工程完成后,蔬菜种植形成规模化,“到那时,周庙村蔬菜大棚预计年收入可达135万元,实现利润60万元。”王华信心满满地说。 西褚科村梅振源: 成立合作社、修桥修路 “今年3月,从村新建的大口井向中草药种植区,开挖铺设800米喷灌用的管道;村两委会组织部分村民与环球医药公司联合,注册资金300万元,筹备成立济南市长清区药源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西褚科村2013年度上半年“第一书记”的工作台账中,详细地记录着梅振源每个月的工作内容。 “多亏了我们的‘第一书记’,组织大家成立了合作社,我们村的中草药种植就形成规模了,以后发展会越来越好。”提起合作社的成立,西褚科村村支部书记张兴芳这样说。 对于梅振源来说,村民致富是头等大事,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也是当务之急。梅振源要做的另一件实事就是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为方便学生上学,梅振源和村两委成员商议,多方筹措资金,架设了一座4米长的新桥,便于学生出行。另外,新修一条宽4长380米的乡间公路,在村南土地整理片区新修一条宽5米长300米的生产路。 村里的李大爷乐呵呵地说:“自从梅书记来了,俺们村里的路都好走多了,原来下雨的时候,出门都费事,现在也不愁了。”(王秀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