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时跟随家人走街串巷卖馒头,到涉足房地产行业生意越做越大,在一次次受挫后的不断坚持,张业森总结出坚持诚信和法律保障是与人合作的原则。虽然在生意场上他行事雷厉风行,但张业森的内心仍十分柔软,看到身边有家庭贫困的人,总会伸出援手。
本报记者 贾凌煜
从馒头小贩到房地产商 今年30岁的张业森,已有十几年的做生意经历。公司现在主要从事房地产项目,在此之前,他曾经卖过馒头,开过装载机。 “8岁时跟着奶奶走街串巷卖馒头,那时骑着三轮车沿街叫卖,非常辛苦。”张业森说,初中毕业后自己到体校学习散打,恰逢城区附近修高速公路,晚上就到工地上开装载机。一晚能挣一千多块钱,干了一个月,去掉成本赚了一万块钱。 “那次应该算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断断续续在工地承接项目,做些小生意,去年注册了华森伟业公司。”张业森说。而白天上课、晚上打工,能撑下来全得益于自己有个好身体。直到现在,他业余时间仍到武馆锻炼。 采访中,张业森电话不断,他告诉记者,每天都非常繁忙,工地一切正常还能回办公室,有时出现一些情况就要在那里呆一天。“现在公司慢慢步入正轨,虽然从小就做生意,但这才算是刚开始,以后会越来越好。”对此,张业森十分坚信。
诚信和守法是合作原则 回想起十几年的生活,张业森称自己吃了太多亏。“做生意没有顺风顺水的,有困难和挫折才正常,总要想办法度过,而不是退缩。”张业森说。 在张业森注册房地产公司前,一直是工程项目的承接方,也就是承包别的房地产公司项目,时常遇到工程还未完工时老板跑路或对方无钱支付工程款的状况。“十次工程得有两三次这种情况,那些日子真是太难了。”正因为自己亲身经验,如今转变为开发公司的张业森,做生意在讲究诚信的同时,更注重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张业森建议创业者们在与别人合作前,要“先小人后君子”,先把所有能用法律文书规范好的事宜、合同等签订好,确保双方清楚合作规则,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在张业森的办公室,订有几种报刊杂志,每天他都要将这些仔细阅读,从中获取需要的知识。“自初中毕业后就没有认真学过文化课,文化水平有限,时常感到头脑不够用,希望能从这些报纸杂志中补充。”张业森告诉记者,此外他还和几所高校建有联系,借此充实自己。以后打算到高校进修,生意越做越大的同时,自己的内涵也能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