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 一座城市离不开河流。 河流是城市的血液。我小时候并不知道河流对城市的重要性,更不懂得逐水而居的祖先因何选择了这个荒芜之地,并在河边繁衍生息开来,放牧种麦,揉泥烧陶,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我只知道我的村庄是春秋时一个叫牟子国的小国的粮仓,牟子国的国民是最早种植大麦和小麦的部落,我们的村庄在春秋时的名字叫卸米,河流从东往西流经我们的村庄,人们叫它牟汶河。那时我更不知道离我们村很远很远的一个地方,远到60里之外,在春秋时也有座城邑,叫赢,在它身边也有条河自东往西流着,人们叫它赢汶河。“汶河西流”是我们这座叫莱芜的城市著名的古八景之一。 居水而乐。这座城市和我一样,因拥有滚滚西流的清澈的汶河水,一直过着殷实、富裕、清新、快乐的生活。让在外地求学的我,一直因之自豪:莱芜不仅是发展迅速的工业城市,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它清澈、美丽、独辟蹊径、滚滚西流的河流让我魂牵梦绕。 我常常在我的朋友面前说:相对于大海,我更喜欢家乡的沙河,喜欢它河床上洁白、细腻的沙子,喜欢它清澈、甘甜、捧掬可饮的流水,喜欢在夏日把自己浸在它温热、清澈、浅浅的怀抱里,做一朵宁静的荷,跟随着它在时光里漂流。 抚水为琴,叩山为钟。一座有众多河流的城市一定拥有高峻的群山。位于鲁中山区的莱芜,北、东、南三面环山,中部为低缓起伏的平原,西部开阔。正是这连绵的群山孕育了众多的河流,正是这众多的山川与河流让这块土地变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块土地有着三千年的冶炼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齐鲁文化、矿冶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在这里积淀交融。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吾足。”时到如今,当我游览故乡的山水时,再次吟唱这首民谣时,禁不住觉得这首民谣已不适合莱芜的山水了。 莱芜的山川经勤劳智慧的莱芜人民十几年的建设和改造,座座山谷满目翠色,遍布水泊,堆翠泄碧。滚滚西流的大汶河也告别了工业污染的厄运,两岸绿树丛生,石砌的堤岸整洁牢固,沿河修建了众多公园,因河水不再浑浊,生态逐年优化,汶河流域每年春夏秋都有数十万只白鹭在此繁衍生息,孵育后代,汶河成了观赏拍摄白鹭的著名胜地,成了摄影家的天堂,去年冬天还罕见地见到了五只白天鹅来此过冬。莱芜也先后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和“省级文明城市”。 抚水为琴,叩山为钟。汶水西流,独辟蹊径。莱芜的锦绣山水现如今已成了周边城市市民度假、休闲胜地。来此你不仅会跟随贤圣们绚丽多彩的诗篇,领略“汶水西流是一奇,宫山夕照世间稀。苍峡雷鸣闻数里,仙人遗迹石如泥。棋山柯烂终难信,矿山呈瑞送兆时。龙潭星现中秋好,两洞祥云远相集”诗一样秀美绮丽的古八景。还可以追忆曹刿论战、夹谷会盟的历史场景,品味孔子观礼、管鲍分金等传统文化和美德,更会从“雪湖碧涛如海”、“绿色天堂房干”、“天上人间王石门”等新兴旅游景点中感受到莱芜人民淳朴敦厚、诚实善良、勤劳创新的优秀品质。 如果莱芜对你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城市,那当你路过莱芜的时候,莱芜肯定会是一个叫廖无益的作家写的《莱芜记》中的样子,“给人的感觉要爬过很多高山……水流一直与公路相伴,若即若离,让人想起江南的水乡……望望市区,还没有那种大城市的逼仄,天空也坏不到哪里去。两旁的开阔地刷地延伸开去,一种张开双臂的气势,把人一下子揽入怀中,是野性的,也像是自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