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台手术救病号都叫他“拼命三郎” |
凭借40年手术经验,张庆泉填补国内新技术空缺10余项 | |
- 2013年12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记者 宋佳
“遍诊国中无疗方,毓璜顶上得妙手”,这是一位患者对毓璜顶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张庆泉医术的评价。据了解,张庆泉从医40年间,数不清的生命之花在他手下“绽放”。 外表谦和儒雅的张庆泉有一个霸气的绰号——拼命三郎,40年手术台经验创新50余项技术,其中有10余项填补国内新技术空缺,将手术解决呼吸暂停综合征有效率提高了20%。 医术>> 独创修补手术,技术全国领先 一位淄博的杨先生曾因患有鼻中隔穿孔痛苦不堪,不停地干咳,“有时候真恨不得把鼻子割掉。”杨先生说。为治疗疾病,杨先生无奈地请求调离原来的工作岗位,踏上漫漫寻医路,走遍上海、北京、济南等地的大小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张连山和山东省立医院教授梁美庚推荐我到烟台试一下。”当时杨先生接受了“复合瓣修补鼻中隔穿孔”手术,杨先生说这手术是张庆泉的独创。手术很顺利,杨先生恢复很快,出院后,他特地制作了一面匾牌送给医院,上面写着“遍诊国中无疗方,毓璜顶上得妙手”。 经过张庆泉手下绽放的生命之花不在少数,张庆泉带领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经口和经颈部的舌根舌体部分切除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手术,后来又开展并改良了舌骨下颌悬吊手术和舌骨甲状软骨悬吊手术,将手术解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有效率提高了20%。 经历>> 创新50余项技术 两次破格提拔 医德>> 抢救病号连台转,累瘫手术台上 2010年前后,张庆泉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手术室,刚连续做了3台手术,连续4个小时的高压工作让他有些劳累。“都更衣走到楼下了,结果电话里说收治了一名咽部大量出血导致严重休克的患者。”张庆泉赶忙跑回电梯间,电梯刚走,他三步并作两步从楼梯跑到四楼手术室。 当时患者的血压已经测不到了,张庆泉与值班医护人员一起投入抢救。“患者非常幸运,出血部位很快被查找到。”张庆泉说,止血、手术,又是将近2个小时的忙碌。 就在患者呼吸恢复平稳后,张庆泉一屁股坐到地上,手术室里的医护人员被吓坏了,赶忙采取急救措施。事后患者家属得知此事后非常感动,对张庆泉很感激。“自己辛苦一点,能换来病人身体健康,也是值得的。”张庆泉说。 张庆泉从小就梦想做一名挽救亲人和病人生命的医生,但是从莱阳医专医疗专业毕业后他发现,从医光有满腔热血是不够的,还需要精湛的技术,自知中专毕业所学知识太少,他便开始没日没夜地潜心学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庆泉在工作岗位上,与科室内其他医师同奋斗,40年创新50余项技术,其中有10余项填补国内新技术空缺。医院连续2次破学历、破年限将其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张庆泉成为山东省卫生系统第一位连续2次破格晋升的医师。 张庆泉对工作热忱、钻研的态度,赢得不少医生的敬佩,大家暗地里给他取名“拼命三郎”。再过几年张庆泉就到退休年龄,他希望继续发挥余热,并注意培养年轻一代尽快掌握业务知识,为患者解决更多难题。 据了解,毓璜顶医院耳鼻喉科是烟台市在省内的2个省A级特色专科之一,一直名列前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