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发展 四年减少70所中小学 据了解,由于莒县面积大,人口多,存在学校布点多、分散的问题。为促进这些条件不同、能力有差距的学校均衡发展,其中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关停撤并那些条件差、能力弱的教学点,实现规模办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从2007年起,本着能快则快与宜缓则缓、长期撤并与短期关闭相结合的原则,莒县教育局对全县中小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截至2011年,全县小学教学点由2007年的254个调减到191个,初中由44个调减到37个,进一步夯实了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从2007年起,本着能快则快与宜缓则缓、长期撤并与短期关闭相结合的原则,莒县教育局对全县中小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截至2011年,全县小学教学点由2007年的254个调减到191个,初中由44个调减到37个,进一步夯实了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调整布局后学校布点集中了,意味着教育投入也集中了。这改变了以往投入“撒胡椒面”的状况,实现了集中力量建一所、成一所、规范一所,逐步提升全县各学校的办学条件。但优质义务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校际之间差距仍然存在。 明年重点改造 60所学校 2013年9月,莒县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未来三年该县将以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大投入,逐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尤其是2014年,将规划新建校舍总面积218010平方米,规划投资31385万元,重点改造60所学校。 为使全县学校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该县规划了全县学校布局的中长期规划。从今年7月份开始,该县先后组织了2次中小学布局情况调研,经过多次修改、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形成规划,描绘了今后7年学校布局的新蓝图。该县结合实际,每乡镇将至少设置1所初中,5万人口以上的可设2所,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走读或寄宿;小学学生就近入学,原则上1至3年级学生不寄宿,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在人口密集地区,每5000人设1所完全小学,服务半径不超过2公里,在交通不便或距离较远的村保留必要教学点。 到2020年全县 将撤销19处农村小学 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县农村中小学由现在的224处调整为187处,其中初中24处,小学163处。期间,将撤销19处农村小学,由现在的181处调整为163处。 在实施中杜绝发生适龄儿童辍学现象。在管理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撤并的学校仍由教育部门统筹使用,其教学设备、仪器、图书要“物随生走”,归并到新校使用。闲置校舍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置,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教育发展。
15日,记者从莒县教育局获悉,莒县公布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县农村中小学由现在的224处调整为187处,其中初中24处,小学163处。期间,将撤消19处农村小学,由现在的181处调整为163处。 本报记者 彭彦伟 通讯员 魏宗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