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一身汗能治感冒”是人们长久以来的认识误区,要知道出汗并不能缓解感冒的症状,相反感冒出汗被看作是发烧的前奏。 感冒后,人体为了抵御入侵的病毒或细菌,自身的防卫系统会积极工作起来,这个时候有些人出汗,甚至会出现发烧等症状。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如再从事比较激烈的活动,就会使人体内热量增加,代谢更快,能量消耗过多,而患者的抵抗力却大大降低,感冒病毒更容易乘虚而入,如果侵犯心肌,就会加重心肺等脏器的负担,容易引起急性心肌炎、心肺功能不全,甚至导致心源性猝死。冬季怎样治疗感冒更好呢?感冒的三个阶段该吃些什么? 发炎期间 适用食物:水果如梨、西瓜、甘蔗、椰子汁(不加冰)等;葱豉汤、四神汤。 一般出现咽喉肿痛、鼻涕或痰液黄稠、发热高烧等炎症反应时,不宜食用补药如人参、当归及麻油等,以免火上加油,让病情加重。因为当归鸭、麻油鸡、姜母鸭或姜汤(老姜、干姜汤)等食物,会加速血液循环,发炎反应期间不要轻易地尝试。 发炎期间可以补充一些水果或果汁来“熄火”,如中医理论偏寒凉的水果如西瓜、橘子等。 新鲜梨子磨汁,可以生津止渴,缓解口干舌燥;其他像西瓜、甘蔗、莲藕汁、椰子汁等,都具有解热作用。 感冒初期 适用食物:姜汤 姜汤:外出吹风受寒,觉得发冷、头痛、咳嗽、鼻水直流(鼻水痰液清而稀),一碗黑糖姜汤,是最快也最有效的预防感冒方法。 姜中的姜辣素、姜油酮可以发汗,赶走体内蓄积的热气,尤其是水分较少的老姜辛辣,促进血液循环效果更好,添加黑糖则可补充热量。 小王怀孕感冒不能吃药,母亲教她喝黑糖姜汤,她随身带一壶上班,喝了两三天,刚开始的感冒症状就此打住,恢复健康。 甘蔗姜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登山赏雪前不妨准备一些姜糖,保暖又可预防感冒。 但姜会促进血液循环,若有发炎、出血情形,不建议饮用。 也有人说,感冒期间要多吃水果,但医生认为,视个人情况而定。有些人吃水果反而咳嗽、鼻水不止,感冒更加严重,这时就应该先暂时停止。 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C,但是维生素C是否可以治疗或预防感冒,目前仍有争议,均衡饮食比补充维生素C更重要。 而且果汁或水果多半冰冷,可能会造成支气管收缩,使咳嗽加剧,并不适合感冒期间(发烧时例外)食用。 尤其水分多的水果如西瓜、橘子等较寒凉,如果有咳嗽、流鼻水、拉肚子、手脚冰冷等情形,不适合吃太多,容易让病情恶化。这时可以选择一般平性水果如连雾、芭乐、水蜜桃等。 一般调养 适用食物:陈皮、梨子、鸡汤等。 陈皮。常见缓解咳嗽的食疗如烤橘子加盐、梨子炖贝母、陈皮茶等,中医认为,这些多属于日常保健,治疗感冒效果有限。但食疗效果较慢,有症状出现时,最好还是就医诊治。 人参并不适用在发炎期间,但对于身体特别虚弱或是恢复期的调养有帮助,使用前最好先跟医生讨论。 鸡汤可加快咽喉部及支气管粘膜的血液循环,增强粘液分泌,及时清除呼吸道病毒,加速咳嗽、喉痛等症的缓解,对感冒、支气管炎等防治效果较好。乌骨鸡可以补血养阴,能除崩中带下一切虚损诸疾,可用于癌症患者术后、放疗或化疗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