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那些事儿,日照大起底 |
彩礼“万里挑一”婚礼原汁原味 |
| |
- 2013年12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新郎为新娘掀开红盖头,这在现代婚礼中并不多见了。 | | 新娘子进门前要跨火盆。 |
|
如今,独生子女的婚礼排场越来越大,想低调都难。新人以及做父母的,都格外重视与讲究,要想喜事简办还真有些难度。 为此,本报记者从婚恋观、彩礼、婚庆仪式等方面,对日照人结婚的那些事儿,进行全景扫描。 >>说彩礼 日照结婚彩礼盛行“万里挑一” 记者了解到,目前日照婚嫁彩礼的金额分别为3900元、6900元、9999元、10001元、16800元、20001元、31800元不等。当然,更富裕的人家不在此列。去年日照一企业老总娶儿媳妇,光彩礼就给了10万元。 “彩礼看女方家的要求与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要求高又有条件的,自然彩礼就给得高一点,要求高但没有条件的,也给不起高额彩礼,现在流行‘万里挑一’,大部分家庭都按这个来。”今年65岁的资深“红娘”韩女士说。 “据我了解的情况,即便要了彩礼,最终女方也会把这些钱给女儿的,可以说就是经丈母娘家过了一下手,最后钱还是回到女婿家了。”韩女士说。 日照市也是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除市区比较认可“万里挑一”的说法外,日照沿海乡镇地区,比如高兴镇、奎山街道等地村民嫁娶,有3900元或6900元彩礼的情况,而日照西部地区,比如黄墩镇、三庄镇、陈疃镇等地,彩礼相对比东部高。 日照西边乡镇据说连女方陪嫁的电器被褥,也要男方买了提前送到女方家,结婚当天再一同拉到新居。在黄墩、竖旗等地方这样的规矩很普遍。 一位市民说,彩礼这个事就是图个喜头,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父母也不图通过子女结婚来挣钱,不管彩礼给女方多少钱,说到底都是为了孩子成家后生活得更好一点。 本报记者 张永斌 王在辉
>>婚俗 新媳妇进门得先跨过火盆 12月13日,日照莒县小伙杨海军结婚了!杨海军的老家如今还保留着较为完整的民俗婚礼,其中就需要 新人先拜堂再入洞房。 13日早上五点半,杨海军的婚礼车队出发了,一路上锣鼓齐鸣,鞭炮贺喜。接到新媳妇后,杨海军往莒县返回,在路上只能向前走,一般不能向后走,而且过桥时要向桥下掷小钱,见到古树、大井、拐弯处要贴红喜贴。 9点10分,新婚车队抵达莒县,新娘要过的第一关就是过门。过门时,要求新娘下车轿时踏着婆家用黍子做成的糕,意思是步步高升。而且过门时候,还要跨火盆。不过,火盆并没有放在门中间,而是放在门边,原来新娘穿着婚纱,为防意外,跨火盆就简单进行了。 婚礼进行的第二项就是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后,送入洞房。 记者注意到,这次拜天地并不是简单的一拜,而是都需要三拜。 拜完天地再拜高堂,夫妻对拜后,就要送入洞房了,这时男方走到洞房上床从南头踏到北头下来,女方踏着糕上床,坐在床南头,随后,就开始了撒掷栗子、枣、花生,嘴里说道:一把栗子、一把枣,来年大的领着小的跑…… 之后,端上2个剥了皮的鸡蛋和一碗手工做的很宽的面条,男的吃一个鸡蛋,意思是定心丸,团团圆圆,女的吃上口宽心面,把鸡蛋不吃放到床上,意思是吃了宽心面放心宽心,来年生个带蛋的小子。 到了新婚夜晚,婆家开门有闹新房的,意思是有闹新房的来年才能有儿子降生。 本报记者 刘涛 >>婚恋观 房、车等条件挡住不少姻缘 记者了解到,在日照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结婚男方买房女方买车,但基于日照房价一直高起,不少有情人就因为房和车,很难走到一起。 市民小李和女友在大学期间相识相恋,准备结婚。但小李家是农村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并不富裕,而女方的父母都在机关单位上班,有房有车,家庭条件较好。 去年,两人都准备见父母了,没想到,见面后,俩人的事遭到女方家长的强烈反对,在女儿的一再坚持下,女方父母终于同意,只要男方买套100平方米以上的婚房就同意这门婚事。 没想到,就在举办婚礼前13天,女儿回家告诉父母,男朋友想跟她一起还房贷,等工作几年宽裕了再把钱还给她。 父母听后,再次坚决反对这门亲事,女方在看到其他女同事,找到的爱人有车有房后,也渐渐动摇了信念,最后婚礼被取消。 据日照市婚庆礼仪行业协会会长王丽娜介绍,现在的男女婚恋观确实发生了一些改变,“这种改变也折射出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物质、功利越演越烈,男女双方也越来越现实,并不再是只要相爱就要在一起。” 本报举办的多届相亲会报名资料统计显示,有房、有车、有固定工作、收入稳定成为近七成女性的择偶必备要求。 “50年代一张床,60年代一包糖,70年代红宝书,80年代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90年代讲排场,21世纪个性张扬,正是各时代的真实写照。”王丽娜说。 本报记者 辛周伦 曲师大社会学教授张晓琼 别为彩礼钱 而棒打鸳鸯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晓琼表示,盲目攀比提高彩礼额度的情况并不是一种好的风气,更不是传统习俗的正常延续。 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就是彩礼。 张晓琼说,作为一种习俗,彩礼的多少从来就没有一定之规,而且大多数父母也都是以女儿的幸福为前提,不会硬性要求男方给过多彩礼,甚至有为女儿倒贴钱的。“但现在社会压力这么大,也有为彩礼钱而棒打鸳鸯的。” “如今,生存竞争与生活压力也比过去增大了,很多年轻人都是大学毕业不久就结婚,而读书十几年不但不赚钱,还是家里的经济消耗者。”张晓琼说,虽然彩礼额度提升是正常的,“但如果彩礼要的太高,势必影响缔结婚姻的双方家庭的经济状况,甚至有为此伤害双方感情的情况发生。” 据张晓琼介绍,现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盲目攀比,把女儿的婚姻看作是一种获取社会荣誉的途径,通过索要高额彩礼来获得面子和荣誉。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把男方家要穷了,女儿嫁过去还不是要一起面对压力?那女儿还能幸福吗?”张晓琼说,彩礼攀比是最不应该的。 本报记者 王在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