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彪
近年来,我省不少城市的街头多了一种名为“老年代步车”的车辆,这种车子多为电瓶驱动,没有车牌,驾驶员多为没有驾照、没有经过驾驶培训的老年人。 一方面,这种车子因为不在能够上牌的“车辆目录”里,即使车主想获得合法身份,也没法办理挂牌手续;而另一方面,很多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推销叫卖老年代步车的销售商更是不少。 按理说,很多老年代步车都有质监部门发放的合格证,应该是符合安全要求的。而交警部门不允许其上路,不发牌照,也能拿得出法律依据。这就给了很多需要代步工具的老年人困惑:到底该听谁的? 事实上,从老年代步车出现到现在,类似的问题不少媒体报道过,对于老年代步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教训也不少。按照济南交警介绍的,三到四成的交通事故和电动车或老年代步车有关。相关部门在管理上对老年代步车的忽视,无形中给生产厂家和使用者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也给道路安全造成更多的隐患,后果不堪设想。 在记者看来,这些关系到老年人权益和道路交通安全的情况应当得到重视,什么条件的厂商能够生产,什么样的车子能够上路,又需要经过怎样的程序,需要相关部门在管理上实现“无缝对接”。如今,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驾车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街头这种日渐增多的老年代步车,不应掉进管理的空当中。 (作者为本报机动新闻中心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