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校门,邀家长参与管理 |
市北区77所中小学成立校务委员会,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关系 | |
- 2013年12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学生和家长代表在一起讨论该不该带手机。 李珍梅 摄 |
|
本报12月17日讯(记者 李珍梅) 17日,记者采访获悉,2013年市北区在77所公办中小学中成立校务委员会,构建新型的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参与的教育管理共同体。今后涉及学生权益的重大问题,都将由校委会来讨论决定。 “带手机很多时候都用来玩游戏了,上课会分心。”“没有手机没法和爸妈联系,他们会担心我们的安全。”……17日上午,在青岛台东六路小学的一间教室内,几名身穿校服的小学生和多名大人一起,就小学生是否需要配备手机进行讨论。参与讨论的成员有校方代表、家长代表、街道工作人员、民警、学生代表等,他们都是该校校务委员会的成员。 “学校成立校务委员会,就是让家长和社会参与学校管理,提出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市北区教育局副局长张媛媛介绍,2012年,原四方区承担了青岛市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试点项目,在全区33所中小学中探索建立了校务委员会制度。2013年,该制度在新市北区77所公办中小学中推开。据介绍,市北区中小学的校务委员会主要由校方代表、家长代表、社会代表等组成,主要职能是提出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的意见建议,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纽带、桥梁。 除了学生该不该带手机的问题,学生收费问题、午餐问题、校内托管等涉及学生权益的事如今都由校务委员会来讨论和决策。“以前遇到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敏感事项需要决策时,我们就会很为难,深感众口难调,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家长的不理解,引来投诉。有了校务委员会之后,凡是涉及这类事项都需提交校务委员会审议决定后方可执行。”青岛陵县路小学校长管彦莉坦言。台东六路小学校长郭圣涛称,校委会就是学校的智囊团,把校园围墙外的智慧融入校园内,广开言路,帮助校长拓宽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