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建明
据说,当北京国安在联赛还没有结束,就决定与斯塔诺续约两年时,斯塔诺被这份恩情感动得差点哭了。他还很动情地表示,如果有朝一日国安俱乐部对他的信任减弱了,觉得他配不上国安的帅印,那么合同对于他来说就是废纸一张,他不会拿着它去寻求赔偿。 斯塔诺万万想不到,北京国安真的会把这份合同当作一张废纸,很随意地就处理掉了。在北京国安霸道举措之下,斯塔诺的愤怒和不解脆弱得一文不值。 这两年,北京国安对于换帅研究得比较透彻。当年,他们与帕切科解约,就经历了从争吵到诋毁再到怨恨的过程。在双方吵架的过程中,外界唯一没有看到的是所谓的“契约精神”。 按道理说,作为中国足坛职业化以来存在时间最长的一家俱乐部,北京国安在选帅或者与主帅解约的过程中,应该做得很职业才对,但从帕切科到斯塔诺,没有人看到这一点。 当然,在中国足坛不仅仅只有北京国安这么干过,其他俱乐部也没少干这样的事,就连中国足协干起这事也都很顺手。 在中国足坛或者是说在中国体育界,只要有人想换帅,总会有千奇百怪的解释等着你听。什么合同、契约精神就是可有可无的摆设。你有合同在手,但别忘了,我等土豪可不差违约金。 最近这两年,因为德罗巴、阿内尔卡、卡马乔等足坛大腕儿的索赔,中国足球已经失去了太多的信任,如果任由这种行为扩散下去,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中国足球。 这种事情干一次行,干两次行,干三次呢?一家俱乐部干行,两家俱乐部干也行,当所有俱乐部都这么干,谁还敢再相信中国足球?将来的将来,恐怕中国足球就是有再多的钱,也请不来世界名帅。 没有人愿意苟活在一个没有担当和契约精神的足球环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