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上多冻伤,衣服脏了也没法洗 |
天冷了不少环卫工人都出现冻伤,让我们少扔垃圾,不要再给他们添负担 | |
- 2013年12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记者 张姗姗
18日的雪天,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了寒冷的冬意。当很多人待在暖气房里不愿外出的时候,环卫工却仍要坚守在马路上。长时间冒着严寒工作,不少环卫工每年冬天都会习惯性地冻伤双手或者脸颊。对此,他们已经习以为常,只希望市民能减少乱扔垃圾的行为。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寒冬里一抹温暖。 环卫工老刘 咱烟台啥时候 也得干干净净 雪下得太大,环卫工陶栓祥躲在树旁,将早上从家带的热水拿出来喝,借此暖和一下身体。 本报记者 李静 摄 很少吃到热乎饭 想喝热水也不易 冻伤是常事,手指关节坏了怕沾水 18日早上,烟台飘起了雪花,路上的行人纷纷拉紧了衣领,加快前行的脚步。而环卫工依然像往常一样,顶着阵阵寒风,已经开始工作了。 在毓璜顶西路工作的环卫工洪师傅告诉记者,他和附近的同事每天凌晨3点就得起床,从4点工作到晚上6点。只有早上和中午各半小时的吃饭时间,“哪能休息啊,垃圾扫都扫不过来。这边刚扫完,那边又有垃圾了。” 每天早上6点至7点、上午11点至12点,洪师傅和他的搭档任师傅轮换着去吃饭,“半小时根本来不及做饭,只能烧点开水泡方便面,碗都来不及刷就来干活。”由于经常吃不好饭,洪师傅落下了便秘的毛病。 “早上吃油条或者馒头,喝热水,想喝点稀饭都来不及煮。”任师傅说,中午有时在外边买饭吃,但是很少能吃到热乎饭,想喝点热水也成了难题。 不少环卫工由于冬天长时间冒着严寒工作,而租住的房子里又没暖气,双手、脸部、耳朵等部位冻伤成了常事。 虽然现在还没到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洪师傅的耳朵已经冻成了紫红色,耳廓上出现了一道道裂纹。“冻习惯了,每年都会冻伤。”洪师傅说。 每到雨雪天气,任师傅会在手套外套上两只塑料袋,防止手套淋湿。“手指关节冻坏了,一受凉就疼。”任师傅摘下手套,记者发现她的十指关节都比较突出,有些变形。“平时不敢沾凉水,衣服都没法洗。穿脏了就直接扔掉,衣服都是别人送的或者自己捡的。” 洪师傅和任师傅分别来自河南商丘和安徽淮北,他们都在工作地点附近租了一间居民储物用的小棚,每月房租80元。“家里没有暖气,用水也得去楼上接。” 工作辛苦没关系,希望大家多体谅 5块钱买的薄帽子、别人送的肥大棉衣、自己捡来的裤子,这就是洪师傅的一身“行头”。今年40岁的洪师傅在烟台做了10年环卫工,这些年很少买衣服。“干这活衣服穿不干净,自己买了不舍得穿。” 对于外地来的环卫工来说,过年回家也成了奢望。很多工人只能在农忙时回家,“过年正是忙的时候,不能请假。”洪师傅说,10年没陪父母过年了,觉得很对不住他们。 “我们工作辛苦点没什么,只希望市民多体谅我们,尽量不要乱扔垃圾。”洪师傅说,他经常见到一些车主随手把纸片或纸巾扔到马路上,“还没扫起来又被车带飞了,我们经常在路中间追着垃圾跑,很危险。” “下雪天也得把路面打扫干净。”67岁的环卫工刘连合说,他负责南大街过街天桥至西南河路口两侧道路的保洁工作。18日,天空中飘起了雪花,他依然穿梭在马路上,不放过任何一片垃圾。 18日上午11点,环卫工刘连合拿着一个笤帚,一个簸箕,拉着一个大垃圾桶走上了他负责的路段开始工作。“干这个3个多月了。”刘连合说,他家住在黄务附近,今年67岁,在家闲不住,就干起了环卫工的工作。 刘连合全副武装,戴着帽子,还有一双厚手套。看到中间护栏的水泥墩上有垃圾碎屑,他就穿梭在车流间,走过去把垃圾扫进簸箕里面。在一家超市门前有不少塑料袋,刘连合不停地弯腰,一一捡起来。“烟头、纸屑、塑料袋都不能遗漏。”刘连合说,南大街是烟台市东西向的主干道,是烟台的门面,道路保洁需要格外上心,不容得一点马虎。 “这份工作就是脏点累点,冬天的时候还要忍受寒冷的天气,但感觉工作得挺愉快。下雪天就不停地走动,还能暖和下。”刘连合说,这份工作就是这样,下雪天也要把路面打扫干净,咱烟台啥时候也得干干净净,希望市民能够尽量保持路面整洁。 本报记者 王永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