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骑行十多次到市区回收旧衣服 |
五莲三名残疾人热衷公益事业,已捐赠2000件 | |
- 2013年12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回收衣服温暖他人”的三人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他们当中。 | | ◤马建军行动只能依靠轮椅。 |
|
文/本报记者 李清 片/本报记者 刘涛 “回收二手衣服,旧衣服也可以温暖他人。”五莲县潮河镇的马建军、徐锡军、李金权,虽行动不便,但身残志坚,一直热衷公益事业,两个月回收旧衣服3000多件,其中2000件已捐给四所敬老院和一所小学。 两个月捐旧衣2000件 多送往敬老院和学校 今年32岁的马建军,是五莲县潮河镇凤凰庄村人。本来就有先天性疾病导致行动不便的他,在2002年遭遇了一场车祸以后,再也无法站立。之后他开起小卖店维持生计,照顾60多岁的老父亲和患有相同疾病的妹妹。来自东石河村的徐锡军和菜园村的李金权同样也是腿脚不灵便,因为相同的生活经历,他们三人结识,成为朋友。 12月18日,记者来到马建军的小卖部。小卖部狭窄的过道内,斜躺着两张放倒的轮椅和一副拐杖,它们是马建军和两个残疾同伴徐锡军、李金权的辅助工具。一个小小的取暖器给原本寒冷的房间内增添了一丝灼人的温暖。此时的马建军,正和同伴徐锡军、李金权一起商量怎么把回收的衣物捐赠出去。从今年10月份,他们组成“三人爱心小组”,回收旧衣服,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回收以冬衣为主的二手衣服近3000件,其中2000件已捐给四所敬老院和一所小学。 “我从去年4月份开始参与一些爱心事业,之前做过最多的就是捐款和东西。虽然不多,但多少是个心意。后来我一直寻思着通过自己的方式奉献爱心。和他们商量以后,发现我们可以把二手衣服回收利用,捐给需要的人。”他说。 为回收好的旧衣服 三人来市区十多次 马建军介绍,为了回收干净整洁的衣物,他们不得不开着三轮摩托车到60里以外的日照市区,寻找人口较多的小区。很多次,由于小区保安和住户的不理解,他们被当做骗子。谈起这些辛酸,马建军和同伴却淡淡一笑,“他们可能以为我们是傻子,哪有人不为报酬干这些事的。” 在10月份至12月中旬这段时间里,马建军、徐锡军和李金权共来市区回收衣物十余次,市区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们爱心的脚步。由于三个人均腿脚不便,他们使用的三轮摩托车都是经过改装的。“腿脚使不上劲,车没有离合和脚刹,相同作用的装置被改装用手来完成。” 马建军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0月底的一天,他回收了满满一车的衣物准备运回家。结果三轮车半路爆缸,这个地方离他家还有二三十里路。眼看就要天黑了,情急之下,他不得不找邻村的李金权帮忙,李金权骑着同样的摩托车拖着他的爆缸摩托回家。由于害怕速度过快同样爆缸,他们骑行得很慢,原本几十分钟的路程,他们走了三个多小时,回家时天已经黑了。 回收的衣物用干净的袋子装回来以后,他们再进行挑选、分拣,把衣服分为老人穿的、成人穿的和孩子穿的三类,方便日后捐赠。 通过帮助别人 自己内心得到满足 12月2日至9日,他们三人在8天的时间里,先后为三所敬老院和一所小学送去衣物和鞋子。由于没有相关渠道联系上需要衣物的机构,他们只好自己骑车将衣物送到那里,来回一次骑行五六十里路是家常便饭。 在走了四所敬老院后,他们的名声逐步传开。现在不时有人给他们打电话咨询捐赠衣物的事情,这让他们分外感动。 今年49岁的徐锡军,幼年开始便行走不便。在谈到心得时,他介绍自己曾驾车出过车祸,周围七个车辆的热心司机停车来帮他。但由于一时尴尬,性情腼腆的徐锡军没顾上向好心人道谢就匆忙离开了,这让他一直遗憾。现在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别人让他倍感欣慰。“我们残疾人一直得到别人的帮助,特别能理解受到帮助时心里的感动和欣慰。内心里也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别人。我们本身没有多少财力,只能通过自己的劳力帮助别人,我们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对此,曾受到很多白眼和误解的马建军深有体会,“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未来我们希望更多人加入我们的行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社会充满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