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姑娘青睐“潜力股”农村小伙娶不起 |
嫁娶标准高,彩礼重,“父母之命”让农村婚恋越来越累 | |
- 2013年12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一对新人恋爱长跑后终于喜结连理。 |
|
新郎给新娘戴上婚戒的那一刻,无疑是人生中最幸福美好的画面。但因彩礼负担沉重,择偶要求高标准化,男女比例不协调等现象,在现实的压力下,这份幸福,不但来的困难了,而且多少变了味。
本报记者 王领娣 不嫁“文盲夫” “潜力股”受青睐 以前在农村,不少姑娘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下终身大事,其婚姻或多或少缺乏感情基础,甚至有的还酿成了悲剧。现在,农村姑娘不再受制于媒婆牵线搭桥这种古老的方式,而开始根据自己的标准,自主择婚。 以前“有财、有貌、样老实”的择偶标准被打破,“不嫁文盲夫”成为她们现在共同的要求。但并不是读几年书,认识几个字这么简单,有文化、聪明能干、懂技术成为现在农村姑娘的新择偶标准。 惠民县清河镇24岁的李丽(化名),从一所国家重点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个相对稳定体面的工作。但是毕业之后,家人和朋友开始陆陆续续给她介绍对象。一年来相了6次亲,但她一个也没看上。“相处一段时间后发现,他没有闯劲,头脑也不聪明,我虽然不在乎他的家庭条件和长相,但人一定要是潜力股,有想法,会做事,我的家人也赞同我的看法。”李丽说,“而且,我身边的朋友也热衷于找那些创业者、企业管理者和‘能工巧匠’。” 说到车子和房子,李丽表示,有车没车无所谓,但是房子是必须的,“起码也要付上首付。因为有房子才算有个家,有家才有安全感。” 门不当户不对 被迫分手 自古以来,婚姻就讲究“郎才女貌”“门当户对”,所以,结婚并不是男女两个人“你情我愿”就可以的,它需要两个家庭共同参与,比如家庭条件、文化背景、相貌体型等外在条件,如果得不到双方家人的共同认可,其结婚过程必定会面临某些困难,更有甚者酿成感情悲剧。 李丽说,她的朋友曾经有一段不圆满的感情。一年前,侯燕(化名)和刘强(化名)因为“家庭条件”分手了。据了解,侯燕和刘强在大学时期就确立了恋爱关系,两人恋爱到第4年时,准备结婚。但因侯燕家在农村,属于滨州市中等以上工薪家庭的刘强父母,觉得侯燕配不上自己的儿子,但刘强和侯燕一直努力维持着,直到去年两家人谈起结婚彩礼。 原来,刘强家给了侯燕家31800元的彩礼,而侯燕的家人觉得刘强家条件优越,完全可以拿出更多的彩礼钱,给31800元是对女方家庭的“轻视”,害怕女儿嫁过去受委屈,侯燕的家人便坚决不同意女儿嫁给刘强。因为彩礼钱谈不拢,最后两人不得不分手。 “当时听刘强说,他也不想分手,但是家里给的压力太大,他父母说不分手就不给买房车,他说,得不到家人祝福的婚姻也不会幸福,最后两人只能分手了。”李丽说。 农村小伙找对象 直呼“亚历山大” 面对女方提出的“高标准”要求,不少农村小伙开始“发怵”。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一般的人来说,结婚无疑就是给父母增加负担。 28岁的王伟(化名),父母都是农民。他以前总觉得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结婚成家,然后好好孝敬父母,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我前年找了一个女朋友,家是沾化农村的,她家里人说要结婚就要拿出68000元的彩礼和婚房。”王伟说,“我现在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虽工作多年但基本无积蓄,要买房就要贷款,首付还要父母东拼西凑,更不用说68000元的彩礼钱和结婚费用了,我现在想想就头疼,感觉压力很大。” 王伟坦言,现在男女比例差别这么大,而且自己现在年龄也不小了,不管女方有什么条件,还是尽可能要满足。 像王伟一样的农村小伙并不在少数,他们家庭条件一般,工资水平不高,却要面对女方提出的高要求,这让不少农村小伙感觉媳妇真“娶不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