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12月25日讯(记者 尹明亮) 近日,来自一位残疾父亲的短信,让正在邹城上班的范雯内心泛起一阵暖意。这位父亲的孩子是范雯结对帮扶的小学生,前两天,孩子特意给范雯剥了一袋生花生,等着送她养胃。 这个小学生叫小顺,与身患残疾的父亲相依为命,因为一个叫做“幸福蓓蕾”的助学活动,小顺的生活学习并没因家庭的困难而受影响。范雯是“幸福蓓蕾”活动的志愿者之一,从今年春天开始与小顺结成了帮扶对子。 范雯说,从结对开始,自己总共只见了小顺三次,但彼此间的感情已经悄悄扎根。“在‘幸福蓓蕾’行动里,目前结对帮扶的孩子有305个,类似的小温馨每一个人也都曾遇见过。” 从2010年11月开始,由兖矿文莉爱心行动发起的“幸福蓓蕾1+2”活动启动,从邹城东部山区到附近的嘉祥、泗水、滕州,一个个家庭困难的孩子陆续获得了来自社会的结对救助,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也参与进来。“昨天还有一位不说名字的人士送来600块钱,让转交给困难的孩子。”项目负责人张文莉说,项目启动3年,让每一个困难的孩子都有一个依靠是他们的梦想。 从最初的朋友同事从事的民间公益,到如今有上千志愿者的公益项目,在口耳相传中,助学活动也在更大的人群中蔓延。 山东省学联代表 刘飞:每一个孩子都有梦想,但对很多孩子来说,贫困却成了他们梦想起飞的阴影。“幸福蓓蕾”行动带给他们一个希望,300多个孩子或许也曾有一些迷茫,但现在一股股暖流成为他们起飞的助力,也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幸福蓓蕾”,让更多的贫困孩子有所依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