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2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枣庄12月25日讯(通讯员 张维 官瑞 记者 赵艳虹) 吃下一颗糖豆,6岁儿童差点就此殒命。24日,康复后的彬彬(化名)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但对孩子经历的惊险,彬彬的父亲董先生仍心有余悸。 据董先生回忆,12月13日,彬彬因吃糖卡住气管,呼吸心跳已停止,生命垂危,村卫生室医生在拨打急救电话的同时,立即采取倒立拍打后背、心脏按压等措施,仍无效果。因作气管切开手术已来不及,情急时刻,乡村医生杨玉伟用20毫升空针针头直接插入甲状软骨下气管,为患儿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随后市立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成功帮孩子取出来异物,孩子死里逃生。 据耳鼻喉的大夫介绍,成人最爱的小零食,对儿童来说可能是致命的。每年秋冬季节,是异物卡气管事故高发期,今年以来最常见的卡气管异物是花生米、杏仁、瓜子等坚果类食品,而过去经常出现的水果冻、哨子卡喉事件则在陆续减少中。出现异物卡气管的发生在1岁至3岁的婴幼儿居多。现在不少孩子喜欢嘴里含着东西又跑又跳,甚至1岁多的孩子嗑瓜子,这非常危险,稍不留意异物就会进入气管。建议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随意捡拾东西放到嘴里,进食时不打闹、说话。 若发现儿童吞食异物或卡气管时,倒立拍背有可能帮助儿童吐出异物。若在异物堵塞过程中,患儿症状明显,必须即刻送医,且在途中需为患儿提供氧气,一旦严重缺氧,将造成中枢神经损伤,影响智力,甚至丧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