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压足了,电表箱透明啦” |
长清供电用新电力建设新农村 | |
- 2014年01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服务农村的电力职工。资料片 |
|
本报讯(通讯员 赵正林) “现在俺村的电线杆子高了,电压也足了,群众用电更安全放心了。电表箱子也换成了透明的,用多少电,走多少字,缴多少钱,很明白。”这是电气化村建成后,归德镇小屯村村民杜义三发自内心的感慨。 “新农村,新电力” 去年11月底,长清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国网长清区供电公司按照“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优化电网结构,不断提高农村电气化整体水平。自2006年起,公司就克服自有资金不足、电网基础薄弱等实际困难,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改造35千伏变电站2座,增加主变容量82兆伏安;新建110千伏线路3条27千米,35千伏线路5条9千米,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8条101千米。截至目前累计建成电气化镇5个,电气化村228个,达到了新农村电气化C类建设标准要求。 长清区东部山区、西部沿黄,农耕面积广,村庄聚散不一,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任务相对艰巨。长清区供电公司把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作为有效载体和桥梁,区委、区政府将电气化县建设纳入政府“一把手”工程,形成了“政府发动、电力推动、乡镇主动、群众互动”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格局。各街道镇等相关部门成立工作小组,配合做好电网规划、用电管理和电力设施保护等工作,积极协调解决工程建设征地、树木砍伐、青苗赔偿等问题。 让农村“电压低”成历史 早在1995年,全区就建成了全省第一个电气化村——金庄村。1998年开始,长清区供电公司又抓住国家实施一、二期农村电网改造的有利时机,全力打造了一个适应当时农村经济发展的用电环境。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曾亲临长清视察电力,对长清电网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而今,在电气化县建设的大潮中,长清区供电公司又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电网建设。 长清区供电公司以建设“装备精良,管理科学,运行合理”的电网结构为目标,围绕全区经济发展热点,科学规划电网布局,打造坚实的现代化电网。目前,长清电网有8条110千伏线路与济南主网相连,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全部达到“N—1”要求,变电站无人值守率、主变有载调压率、开关无油化率均达到了100%。城区10千伏线路全部更换为绝缘导线,实现了“手拉手”环网供电,农村低压配电变压器全部更新为节能型变压器,整个电网已形成双电源、双主变互为备用。 其次,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绝缘化”原则,进行电气化村配电台区改造和农村“低电压”治理,按照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模式,严把工程的质量关、验收关。 同时,开展节能降损试点建设项目,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作为省公司节能降损项目试点建设单位,供电公司针对农村配电网发展相对滞后,无功补偿比例偏低、线路和配电台区损耗较高的问题,安装低压节能降损装置148台,合理配置容量,实现无功的就地平衡。安装低压节能降损装置后,电压平均提升了8伏,最高提升了11.7伏,低压线损率降低了1.1个百分点,有效解决了农村“低电压”问题。 创新农电特色服务 长清区供电公司践行“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严格执行“三个十条”,严格执行周检查考核通报制度,强化明察暗访、回访客户等得力措施,加大窗口服务、节日值班检查考核力度。实行零点检修,带电作业,减少停电时间,减小客户损失。定期召开行风评议调度会,加强明察暗访,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公司已连续保持全区行风评比第一名。 升级改造中心营业厅和城区营业厅,细化窗口服务,设立了24小时自助服务区。积极开展带有查询、缴费功能的智能电费卡业务,着力发展金融等机构代收业务,积极打造城区“十分钟缴费圈”,试点开展了具有专利技术的智能电费营业厅,实现了受理业扩、缴费、宣传、查询和投诉的自助服务和收费方式的多样化。 创新农电特色服务,组建了12支“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设立彩虹共产党员服务点,制定服务队公约、服务理念、服务承诺等上墙制度,配备应急服务车辆和备品备件。100余名服务队员活跃在城乡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与119个老弱病残用户结成帮扶对子,定期上门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