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病重,环保斗士陷生活困境 |
积蓄都投进环保事业,每天上万元的费用让任增颖一筹莫展 | |
- 2014年01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任增颖正在给小学生上公益环保课。学生手中的书,是她自费购买送给孩子的。 受访者供图 |
|
◇编者按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曾在环保事业上“不差钱”的任增颖如今觉得钱比什么都金贵。父亲突然病重,每天近万元的医药费等着交,没有生活积蓄的她措手不及……帮了大自然这么多年,咱也来帮帮她。 本报记者 李娜
在2013年的平安夜之前,你若问任增颖6万元意味着什么,她可能会说它可以购买3000册环保图书,而平安夜那晚,她告诉记者6万元差不多只够父亲一周的医药费。 一个执拗的“环保疯子”,曾自费36万元用于环保,不料父亲突然病重,任增颖却囊中羞涩陷入生活的困境。 陷入困境: 36万元投入环保 不想父亲突然病重 作为工薪阶层,任增颖一个月的收入有3000多元,但每个月她花在环保上的钱却有6000元。“前前后后花了有36万元吧,我的工资肯定不够,有一些是家中积蓄,爸妈还给过一些钱。”任增颖说。 不管是购买环保书籍还是到各地调查奔走呼吁,连交通费在内,任增颖用的都是自己的钱。她一年光购买儿童环保图书就能花6万多元。 12月23日下午6点,结束了东营港附近水污染调查,任增颖接到母亲的电话。接完这个电话,她懵了,父亲病重。这个平日里风风火火的“环保疯子”脆弱极了,她也是一个普通的女儿。 “一直以来我对钱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概念,用在环保上也是心甘情愿,现在父亲突然病重,每天需要花费大笔医药费,我现在觉得钱比什么都稀罕,它可以延长父亲的生命。”因为自己积蓄已经花光,任增颖无力应对每天高额的医疗费。 有亲朋说她太“执拗”,“小任你二了吧”,没有为自己和家人做打算。这也是让她最难过的地方,自费花钱做公益环保,如今面对的是医院一张张费用单,她没有能力应付,也不知该如何寻求帮助。 谈环保滔滔不绝,化妆品一无所知 环保达人: 在任增颖的出租屋里,墙壁和橱柜上孩子们的笑脸很抢眼,那是2000年以后她在各地做环保宣传时给小学生拍的。 任增颖被民间环保人称为“独行侠”,因为从最初关注东营的湿地开始,她总是一个人在奔走,她还被赋予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神仙姐姐”。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她是“一根筋”的“环保疯子”,不知道给自己留余地。 到烟台以后,任增颖并没有闲着。2012年,任增颖一个人背着书,在莱州、海阳、莱阳、栖霞等县市留下了足迹,发了近一千本书,上了40节环保课。仅仅是2012年4、5月份,她就先后在烟台、东营、莱州、栖霞、海阳、青岛、龙口等不同城市的学校、社区、广场等,进行了33场不同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 “和任增颖聊环保,她肯定滔滔不绝,并且有一堆的环保活动计划,但是你要是和她谈衣服、化妆品,就像对牛弹琴。”任增颖的一位好友这样评价她。“连续几年,她冬天还是穿着那件羽绒服。” 一身运动衣、背一个背包,这是任增颖最常见的一种穿戴,背包里总是装着“保护江豚”“绿色阅读”等小旗帜,她走到哪里就把环保宣传带到哪里,并让大家签名一起参与。 对环境的热爱,源自父亲言传身教 “父母这些年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我早点安定下来,成个家,有个孩子,过稳定的日子。我不孝,到现在也没让他们如愿。”任增颖不停地自责,一说起父亲就掉了眼泪。 “子欲养而亲不待”,任增颖前所未有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今年37岁的她因工作离开父母,10多年来一直奔走在环保的路上。“父亲曾是胜利油田第一艘海上溢油回收船的船长,曾常年在东营港及渤海浅海海域负责各种溢油回收。我的环保意识实际上是父亲言传身教的。”任增颖回忆说,“哎,不知道明年的平安夜,我们一家人还能不能团聚。” 爱心汇聚 网友自发倡议 为任增颖捐款 2013年12月24日,“自然大学”发起人冯永峰在微博上发起为任增颖募捐的倡议,一些网友开始给她汇款。微博网友“石羊”说:“她对家乡环境的保护执着得让人心疼,用付出一切形容不为过,她没有让大家失望,大家不要让她寒心!”一位东营网友在论坛上写:“想想现在的雾霾,想想去年仙河镇的臭鸭蛋味儿,想想神仙沟以前的仙气跟现在的臭气。如果我们身边多些这样的‘神仙姐姐’,那我们的生存的条件要比现在好许多倍。” 2013年12月25日上午,山东省环保宣传教育中心发动干部职工为任增颖捐款。当天,烟台市环保局官方发出微博:“受省环保厅的委托,烟台市环保局副局长王瑞一行,专程赶赴龙口市,看望了任增颖父女,转达了省厅领导的亲切问候。” 淘宝网“白雪天使公益超市”还为任增颖设立了一个虚拟产品,每杯“女儿奶茶”卖3.9元为她捐赠。卖家信息上显示,已经有200多笔成交量。 也许她不那么执着于环保,现在也不至于手足无措。“现实是父亲躺在病床上,每天有近万元的医药费等着交。”任增颖说,现在没有时间去纠结环保和家人之间的关系。“以前的钱用于环保,现在是救父亲的命。” 如果有爱心人士愿意给予这个民间环保人一些关爱和支持,请联系本报记者,电话:186600957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