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啥证明都没有,还说是进口牛肉 |
食药部门打响春节餐桌“保卫战”,执法人员查市场扣押来路不明牛肉 | |
- 2014年01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在一家摊点,执法人员发现了没有中文标识的进口牛肉。 吕璐 摄 |
|
本报1月2日讯(记者 吕璐) 号称从阿根廷进口的牛肉,却没有进货发票、中文标识、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现场制作烤鸭,却没有进货记录和添加剂使用记录。2日上午,市食药部门对集贸市场、超市、饭店内的肉、菜等年货必备品进行检查和整治。 2日一大早,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就来到位于市南区逍遥二路的生活家农贸市场,对超市内的肉、菜等产品进行检查。在一个肉摊前,执法人员看到两块牛肉,包装上显示产品名称为“GARRON”,从阿根廷进口,除此之外全部是外文。“这两块牛肉都是从抚顺路批发市场进的货。”摊主向执法人员介绍。“这两块牛肉属于没有中文标识。”执法人员介绍,而且摊主也无法提供该产品的进货发票、出入境检验检疫合格证明。随后,执法人员强制扣押了这些牛肉,并送去相关单位进行检验。在一家猪肉摊点检查时,摊主无法提供猪肉的销售凭证和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被执法人员要求下架封存。 对市场内的一家煎饼果子摊位和一家名为北京挂炉脆皮烤鸭店摊位进行检查时,两名摊主都无法提供进货记录、加工记录和添加剂使用记录等。摊主声称“原料都是从市场上买的啊,应该不会有问题的”。对此,执法人员要求他们暂停营业,并立即整改。市食药局食品流通处处长孙利伟介绍,现场制售摊点的摊主必须保留原料进货单,并做好加工记录,否则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将无法追责,摊主或将承担全部责任。执法人员介绍,消费者购物时可以主动要求查看各项记录,避免购买不合格的食品。不过记者采访发现,消费者购物时几乎没人主动要求查看进货单或检验检疫合格证等。 青岛市食药局稽查支队副支队长高峰传介绍,这次检查是“打击食品违法犯罪 保卫春节餐桌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首次亮剑,新组建的食药部门将对食品生产、流通等环节重点检查。 相关链接 食品安全监管有夹缝 “新食药局”出招堵漏 2日,青岛市食药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食药部门正在着手制定《关于缝隙监管相关问题管理意见》,梳理过去监管缝隙中夹存的食品安全问题,并研究监管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据介绍,该意见或将在2014年制定完成。意见计划分为几大部分,包括缝隙监管相关问题的罗列、针对问题的专业分析、问题的分类分级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