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平年代,圆满无憾的人生必须具备五个定量: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家庭温暖,三是朋友信任,四是事业成功,五是安享天年。其中,健康乃是不可或缺的基石。一个人,倘若蒲柳弱质,病病歪歪,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经营自己的感情,开拓自己的事业。世间有不少“单项冠军”,例如法国著名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以多病之躯完成了经典长篇小说《追忆逝水年华》,但他付出的代价极其高昂:终身未娶,十多年息交绝游,而且只活了五十一岁。 健康是造物主赏赐给我们的“第一桶金”,要特别珍惜才对。对病人而言,锦衣玉食毫无意义,林黛玉讨厌参汤和燕窝粥的程度更甚于憎恶苦胆黄连。她多愁善感,怨天尤人,固然与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身世有关,也因为沉疴痼疾在内心留下了挥之不散的阴影。 健康关乎身心两方面,身疾多由心疾引起,如果精气神涣散澌灭,就势必造成身体内爆自毁。“和气致祥,戾气致乖”,无论是谁,多忧虑,易烦闷,情绪剧烈波动或长久压抑,都容易伤及元阳。挣不脱名缰利锁,恒处于患得患失的焦虑之中,倏然而逝的快乐,就不再是春天温煦的阳光,而会演变成秋日障眼的阴霾和冬夜刺骨的寒意。 健康的境界有三重:一是无愁无病,二是心旷神怡,三是悠然自得。 要无愁,就须待人和顺,处事公平;要无病,就须动静不失其时,劳逸不过其度。第一重境界的门槛看似不高,其实不低,许多人就倒在这道门槛前。心旷,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神怡,则“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身体无病,心理无疾,二者互为表里,才能达到和谐共振。当一个人悠然自得时,则无适不可,无往不利,正如冯友兰先生强调的天地境界。 健康直接决定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人类在劳作之余,还要健身修身,养心养性,目的就在于使自己变得更强大更美好,内部有平衡,外部耐击打。古希腊的雕塑至今仍昭示大家:健美的身体和智慧的心灵结合在一起,神性就会油然而至,焕然而生。 (作者:王开林,转自《北京青年报》,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