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逸夫走了逸夫楼还在 |
山东有80多座,全国千余学校受惠 | |
- 2014年01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1月7日,聊城大学美术学院的大学生们得知邵逸夫先生逝世的消息,在学校东校区逸夫图书馆楼前举办了追思活动。 本报记者 张跃峰 通讯员 黄伟 摄影报道
|  | ◥1991年,时任海大校长施正铿(右)到香港答谢邵逸夫。 施正铿 供图
|  | |
|
7日,慈善家邵逸夫在家人陪伴下于香港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逸夫走了,但他过去30年捐赠的逸夫楼,密密麻麻,布满了大半个中国。这比任何文字悼词或者纪念碑,都更有力量。 本报记者 张榕博 凌文秀 山东缘 逸夫楼曾是“最洋气”教学楼 邵逸夫慈善为怀,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亿港元。他捐赠的教育资金遍布神州大地,受惠学校千余所,中国多所高等院校建有邵逸夫命名的“逸夫楼”。 据山东省教育厅统计,我省共有80多座“逸夫”楼,邵逸夫累计为我省教育设施捐款1亿港币。一些教育人士回忆,正是靠着“逸夫楼”,我省很多学校才有了像样的教学楼。 山师附中40多岁的老校友陈先生回忆说,逸夫楼曾是学校里最“洋气”的教学楼,成了当时学校里的“标志性建筑”。 而在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省实验小学、山师附中等学校,逸夫楼多用作学校的会议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等现代设备集合中的综合楼。 故友忆 校友会穿棉袄,被打趣“太朴素” “邵逸夫去世了?”7日,聊城三中80岁的退休教师包大器听到这个消息后有些失落和震惊。 包大器今年82岁,原籍宁波镇海区包家村,是邵逸夫的老乡,两人老家相距仅3里,“我们毕业于同一所小学,叫宁波市镇海中兴学校。” “跟邵逸夫在校友会上见过几次面,但并没有过多交流。”包大器回忆,“每次校友会上,邵逸夫坐主席台,我坐观众席。印象中,邵逸夫穿着朴素,很少西装革履。有一次校友会上,邵逸夫穿了一件棉袄就来了,裤子也很随意,一些校友还私下打趣他‘太朴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