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责任市民”老人占了半壁江山 |
他们虽都不富裕,但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精神好才是真的好 | |
- 2014年01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获奖的10位“责任市民”中有5位老年人,老人们说,虽然不富裕,但精神世界很富足。 |
|
本报1月7日讯(见习记者 万兵 王皇) 本届“责任市民”中有5位老年人,占了一半。他们有的是省吃俭用却慷慨义捐的退休老教授,也有倾其所有为低收入老人养老的退休职工。他们身份不同、事迹不同,但是却有着同样一分充足旺盛的精气神儿。 在本届当选的10位“责任市民”中,有5位老人。捐献遗体志愿者赵冠英83岁,15年义捐30万的林甘81岁,为社区义务巡逻的刘翠玉72岁,为村里低收入老人开养老院的李寿年66岁,义务传承中国结编织艺术的胡立华56岁。 他们各自忙碌着自己的事情,为这个社会做着不同的奉献,他们没有富足的经济条件,但是却拥有共同的财富:富足的精神世界。 “无钱一身轻。”从81岁的林甘教授嘴里说出来给了人格外的触动。他家里用着捡来的家具,身上穿着岳母留下的花棉袄,但15年来却累计义捐30余万元,救助灾区、救助贫困孩子。 年过六旬的李寿年则几乎倾其所有,在村里建了个养老院,为低收入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看到老人们在养老院里乐呵呵,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干活都有动力。” “我们老年人也要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责任市民”胡立华的粉丝团由她结编课上的学生组成。虽然她们的年龄都比“胡老师”大,但是精神头甚至不输十几岁的小姑娘,连皱纹都在不断的欢声笑语中舒展开来。 胡立华也表示,对老年人来说,其实感情上的空虚和寂寞更可怕。“对很多老年人来说,物质条件不是问题,但是精神容易空虚。”而结编班的老人熟识之后,“老人之间就可以互相帮助。”胡立华说,老人精神状态好,身体也不会那么容易出毛病,加上本身互相之间就可以帮忙,无疑也给社会养老减轻了负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