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策划 李成华 文/图 谭中法 学校创建于1989年,2004年被教育部确立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2013年被山东省确立为首批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在校生1470人,教职工137人,其中专任教师105人。学校拥有学生用计算机540台,教师用计算机130余台,图书室藏书5.6万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目前,学校占地252亩,共分三个校区,其中东校区占地128亩,西校区占地50亩。今年8月份,经过台儿庄区教育资源整合,该校接管涧头集二中,成立了占地82亩区职业中专农业实训中心。该校相继开设了焊接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电气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机械加工技术、纺织技术与营销、家政服务与管理等10个专业。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职学生“文明风采”大赛优秀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毕业生就业安置先进单位、市级精神文明单位、市级行风评议先进单位、市级艺术教育示范校、市级技能大赛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3年列入全省首批规范化学校和山东省精神文明单位建设行列,学校整体工作又开创了新局面,一举成为鲁南职业教育一颗璀璨的明星。 好机遇 好决策 助推职业教育步入快车道 2013年6月7日,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公布了“2013年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项目”首批建设项目学校名单,台儿庄区职业中专经网上申报、市级审核、省级专家组实地考察评审等层层筛选,顺利跻身山东省首批29所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行列,由此开启了全区积极奋战三年确保创建成功的大幕。 多年来,为抢抓历史机遇,奏响创建山东省规范化中职学校“大合唱”,台儿庄区党政“一把手”亲自谋划发展,分管领导直接参与建设,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联动机制,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区教育部门和职业中专决策层进一步深入研讨职业教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运河古城经济产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决定大办职教、办大职教,树立培养实用技术人才,服务特色产业,造福古城人民的职业教育为发展目标,积极推进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快速发展的台儿庄职业中专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支持学校的发展,该区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在经费上给予优惠、支持、倾斜,采取政府划拨、银行贷款、联合办学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其中包括中央调控资金并专项用于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区财政扶持资金、城市及农村教育费并用于职业教育,2012年又申请中央实训基地建设资金160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也全部用于这所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按照省规创建规划,三年内,台儿庄区政府将投入4500万元,对三个校区建设进行提档升级,从建设规模到实训设备实现质的飞跃,从而使整个学校实训条件完成升级换代,达到设备、技术最前沿,成为办学实力比较雄厚的职业学校。 不仅如此,台儿庄区政府还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教育副区长为副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区财政局、区建设局、区教育局、区国土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计划上报后,立即拉开创建工程的大幕,倒排工期,定时调度,每一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 分管区长作为项目负责人,将不折不扣地履行好管理职责。区教育局科学统筹全区职教资源的管理,采取得力措施支持该校的改革与建设。 区政府作为项目实施的第一责任人,严格按照《项目申报书》、《县级人民政府申报意见》的要求办事,不玩虚的,出实招,办实事。2013年秋季开学前出台了《台儿庄区省级规范化中职学校建设任务分解计划》,将建设资金、建设工程任务按照三年创建期,实施三步走战略,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 创建同时,该校还利用各级媒体大力宣传职业中专创建的意义和必要性,让创建成为全区相关部门及老百姓的共同目标,形成人人想创建、盼创建、支持创建的良好氛围。 依托项目 突出专业 实训设施日臻完善 为充分满足学生实训教学的需求,在硬件建设方面,该校已建成实训厂房二座,购置了大量实训设备,共投入资金完成了基地一期工程建设,现已建成学生实训厂房3670□,办公楼670□,充实实训设施,电气焊技术、汽车维修、服装加工、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数控加工等实训车间已投入使用,为办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基地二期拟建设厂房三(1728□)、厂房四(1728□)、旅游与服务业实训楼(3544□),规划图已制好,正在协商相关部门补充完善,争取尽快招标、动工。 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先后投入资金购置教学用机408台,其中处室用机24台,建有4口多媒体教室,每百名学生拥有16台电脑。2012年,学校实施网络化建设,目前已为所有行政处室及所有任课教师配备了办公笔记本电脑,教师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实现了备课、上课的无纸化,学生利用绿色校园网查阅资料、丰富专业知识,为组建校园广播站、电视台起到了促进作用。2013年暑假,全校30个班级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达到了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近年来,该校进一步明确了全力创建全国特色校、山东省示范校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教师“打造精品课程,锻造优秀团队,铸造职专师魂”的发展目标;学生“品德高尚、意志坚强、身心健康、学有专长”的培养目标,明确了“紧盯市场办教育,围绕就业抓质量“的办学思路,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积极性,把思想集中到创建工作中来。 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该校办学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为本地和外域经济发展培养有用人才。既有相对稳定的骨干拳头专业,又有根据市场需求而随时调整的专业;既有三年学制的在校生,又有适应工作需要的短训班;既培养初、中级工人,又培养专业过硬的技术人才;既独立办校,又实现了强校联合,校企合作。既有中职技术教育,又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台儿庄古城导游、酒店等阳光工程社会培训,学历教育实现了招生、培养、安置一条龙,该校还承担中央电大、菏泽学院函授本专科教学任务,为枣庄学院远距离教育办学点,拓宽了办学渠道。 让学生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用得上,人人都有好前程。学校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出发,科学的安排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各主干专业紧紧围绕技能型人才确定培养目标,立足农村经济,服务于社会经济转型,构建学生发展平台,为广大农村子弟实现高水平就业提供基础。 学校在加强骨干专业建设的同时,继续实行“订单式”教育,在就业安置上,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确定了“双向选择,对口安置,学以致用,优工优酬”的安置目标。 目前,学校分别与“长三角”、“珠三角”、胶东等外地企业,与台儿庄古城、青岛纺织控股集团、清御园酒店等大型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学生源源不断的输送出去,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工作岗位。近两年来,从这里输送出去的2000余名毕业生,人均月工资1500余元。由于招生安置工作组织严密,带着感情为学生服务,所以创造了“进出两旺”的良好局面。2012年春季招生又突破800人大关,位居枣庄市同类学校第一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引智招贤 融汇地方经济“大合唱” 该校对课程设置、考试制度、评价机制等方面重点进行改革,努力打造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培养模式。近年来,他们专门成立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推进工作小组,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签订规范、有效的合作协议。如学校与枣庄惠和服饰、枣庄银座、台儿庄古城管委会、枣庄伦达置业等实现联合办学。同时,学校不断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所有参训学生、学员都能具备一技之长,都能成为企业的管理骨干或技术人才;积极做好每年近1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使越来越多的台儿庄区及周边县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培训,成为致富能手,为家庭由贫转富提供智力支撑。 由于学校置身于“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当地造船业、旅游服务业十分发达,从而导致地方紧缺诸如电气焊、导游、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学校大胆探讨、积极推进“前校后厂、引厂入校、入厂办学、教产合作”的办学模式,积极做好与地方结合的文章,唱响服务地方经济的“大合唱”,及时开展电气焊、市场营销、导游、酒店管理培训,与枣庄清御园大酒店合作开展旅游服务、酒店管理专业,目前已有50余人在台儿庄职专就读;与青岛纺织控股集团合作开展“青纺联”专业冠名班,把实训基地建在了国企,学校第一批160余名学员已于2013年3月5日赴青岛实习,加上送往青纺联青岛基地、台儿庄产业基地的学生已达400人,较好地解决了本地纺织专业人才奇缺的尴尬局面;2013年12月16日,11级机电、计算机专业学生赴上海大众(南京)汽车有限公司就业,高质量就业再次“飘红”。 目前,学校已与山东鲁台集团、台儿庄古城管委会、区武装部、上海大众、昆山彩晶光电等市内外20家知名企业开展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及订单教育,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与青岛纺联控股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在学校建立技术培训中心,与多家企业联合开办“冠名班”, 如该校2013级春招就开办了古城班(共3个班)、清御园酒店班、青纺联班(4个)、武装部兵役班等,让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013年,学校继续深化办学力度,在长三角的上海、苏州、昆山、常熟等地建立就业安置网络;与南京、青岛等地世界500强企业对接,建立稳固的安置基地,形成完善的安置网络。学生到联办企业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创新了办学模式,既增加了学生收入,又训练学生技能,增强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实现了校企双赢,实现了校企合作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学校还先后与枣庄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徐州高等机电职业学院等建立联合办学协议,实行灵活学制,学生在学校完成中专阶段教育后到联办学校继续学习,领取联办学校毕业文凭。 依据企业对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共同指导学生实习,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由于学生汲取了学校与企业的精华,岗位适应能力强,近三年来,学校订单培养的毕业生录用率达到100%,为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