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雾霾的各种花费累计近5000元 |
一位市民的抗霾路 |
| |
- 2014年01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千佛山上眺望济南市区,蓝天下城市上空大面积的土灰色非常明显,雾霾已经成为困扰城市的顽疾。(资料片)
本报记者 陈文进 摄 |
|
“‘霾’字我以前都不认识。”2012年从长春来到济南的张娟说,来济南的第一个冬天就遇上了雾霾,现在她几乎每天都要看空气监测。2012年冬天前她都不知道雾霾是怎样的,但如今,她不到三岁的儿子都已经知道雾霾了。张娟的抗霾路弥漫着川贝枇杷液的味道,但最令她头疼的还是她至今都不知道怎样抗霾才有效果。
本报见习记者 王皇 孩子起床第一件事先看天 “来了济南我才知道雾霾,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霾’字儿都不认识。”家住文化东路万豪公寓的张娟说。她2012年5月从东北长春来到济南工作,当年冬天第一次见识了霾。“在长春没见过,我当时跟在东北的同事说霾,她们都很难想象。” “我知道什么是雾霾。”张娟不到三岁的儿子豆豆(化名)在旁边调皮地说:“就是黄色的,一粒一粒的东西。幼儿园老师教过。”豆豆戴着一个卡通口罩,一进公寓楼他就把口罩摘了。他虽然听过雾霾,但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戴口罩。“他觉得憋气,我都没给他买PM2.5口罩,太小了也不好找,只戴普通口罩或者医院的医用口罩。” 现在豆豆每天起床后都会先看窗外到底是晴天还是阴天。晴天就能和小朋友或者爸妈去外面玩,天不好就只能呆在房间里。“他很喜欢在室外玩,空气好我就会带着他逛超市、逛公园、到泉城广场玩。所以他每天起来都要先看天气。在他眼里,雾霾天就是阴天,晴天就是好天气。” 咽喉痛,每天都喝枇杷液 张娟的气管不大好,遇到雾霾天就咽喉痛。“听说川贝枇杷液能清肺,一到雾霾天我就一瓶接一瓶地喝。不喝太难受了,喝了感觉好一些。” 虽然自己是个护士,但PM2.5口罩是否有用,她也拿不准,“报纸电视上都说没大有用,估计是没用。”其实,她觉得戴口罩很难受,“平时工作就要戴口罩,下班后我就不想再戴了,呼吸不顺还黏糊糊的。” “本来还很羡慕留在长春的好友,但今年冬天长春那里也有雾霾了,她们也说灰蒙蒙地好几天散不去,之前还说不知道雾霾到底是啥样,现在在哪儿都一样了。”
不开窗有甲醛,开窗有雾霾 “经常一连几天都不开窗。”张娟说,新家是2013年10月才装修好的,“甲醛肯定超标,本来应该长时间开窗散味儿的。但开了就吸PM2.5,不开就是甲醛,开与不开都纠结,怕冷,就不开了。” 为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她买了好几盆盆栽,每盆二三十元,花了二百元;另外还在房间里装了两个鱼缸,花了两千元,保持空气湿度。 张娟的丈夫喜欢运动,但雾霾天太多,只好花了两千元买了个跑步机,“但买来了都不大用,在家运动不习惯。他单位附近有游泳馆、羽毛球馆,下班就去那里运动,运动完才回家。” 张娟粗略算了算和雾霾相关的花费:盆栽200元;鱼缸2000元;跑步机2000元;川贝枇杷20元一瓶。“近5000元吧。” 张娟说,现在大家都在说雾霾,但应对雾霾到底什么东西真正有效却没有权威说法。“都说这也不管用,那也效果不大的,面对雾霾我们到底该怎么办?要是花钱能有效果也就花了,但现在是心里没底,得过且过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