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区卫生局发布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白皮书”,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增一成 |
看一次门诊药费降至22.8元 |
| |
- 2014年01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长清区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刘道辰。 |
|
一、新农合制度建设不断巩固完善 深入开展新农合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将提高筹资保障水平纳入2013年全区关注民生为民承诺的“10件实事”。一是提高了新农合筹资标准及参合覆盖面。年人均筹资额度提高到350元,其中各级财政人均补助280元,参合农民人均筹资70元。共有44.47万人参合,较去年增加4.3万人。二是提高新农合报销水平。门诊就医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到50%,较去年增加5个百分点;区内二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比去年每段均增加5个百分点;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报销保持90%;补偿封顶线提高到16万元。1-11月农合基金补偿总额达1.59亿元,补偿66.8万人次。三是提高重大疾病补偿水平,在全市率先实现重大疾病二次补偿一站式结报,国家、省市等多家媒体进行了经验报道。1-11月,重大疾病补偿6865人次,补偿基金4497.4万元,商业保险补偿968.4万元。四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力度。区、镇(街)、村三级实现即时结报,区外7家医疗机构实现即时结报。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进一步加强 13处基层医卫机构、367处村卫生室巩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省网集中采购。目前共使用基药460种。1-11月,药品总销售额3973万元,药品让利达1285万元,药价平均下降32.5%;基层机构门诊137万人次,同比上升10.5 %。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看病每门诊人次药费为22.8元,同比下降10%;每住院人次药费为1815元,同比下降11.7%。二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落实各项补偿政策,确保实施国家基药顺利进行。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深化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镇卫生院健康管理团队服务及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累计签约2.9万户,签约人数6.7万人;建立健康管理团队54个,签约服务覆盖611个行政村,覆盖率99.7%,乡村医生签约服务7.4万户、36.98万人。实施村卫生室“双提工程”,全区348处村卫生室达到建设标准。全面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工作。对1300余名乡医进行了医改知识培训,合格率达100%。完成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理论培训,覆盖率及合格率均达100%。 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推进 人均服务经费由25元提高到30元,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普遍落实、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项目总体完成率达95%以上。2013年3月份,该局代表济南市参加了省卫生厅和财政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考核并取得了全省第一名的成绩。 五、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区医院、区中医院按照济南市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将规范服务、绩效考核、优质护理服务、临床路径实施等10项惠民便民措施落实到位。区医院、区中医院实施“人才强院、科技兴院”战略,重点加强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共派出30余名业务骨干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派出参加参加省市各类学习、培训会议400余人次。开展一系列新技术新项目30余项。加强科研创新,稳步发展中医药事业。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不断完善,“一卡通”及电子病历顺利推行并运行良好。 六、疾病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健全 52个公共卫生监测点管理规范,传染病网络直报率100%,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手足口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均达到控制标准;推进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免疫规划不断巩固发展。继续推进健康山东行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成功举办“健康济南,美丽生活”2013年健康使者在基层暨第25个全国爱国卫生月宣传活动。积极启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切实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 七、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制定印发了《长清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实施细则》,完善制度,加强监督。 八、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卫生监督执法不断强化 完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查处制度,提高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调度和处置能力。 九、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完成基层医疗信息化系统建设,实行“三网合一”,初步实现区域内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二是完善120急救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按照市级规范化标准投入资金30余万元进行升级改造,运行良好。三是区中医院及马山镇卫生院病房楼建设稳步推进。 十、创先争优,提升行风建设水平 广泛开展“三好一满意”等主题活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态度、确保群众满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