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借力“一圈一带”快速融入德州 |
牵着四女寺串起南花园 |
| |
- 2014年01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全国超卡大赛落户武城,带来超旺人气。
|  | 高大汉阙掩映下的千年古镇,即将生出勃勃生机。 王金强 摄 |
|
交通优势稍逊的武城,从不放过每一次融合的机遇。无论是利用运河水网枢纽和自然人文优势候补同城之融,还是在“一圈一带”的规划中独辟蹊径地寻找自己的机遇……武城的发展,始终与德州休戚与共。 从荒凉地 到亮相央视 黄色的土地上,坑洼的卡车赛道车痕依稀还在,不远处的树木呈现着冬日的苍凉。就在去年春夏之际,这里曾被中央电视台直播过。这一切,源于2012年全国超级卡车越野大赛落户于此。 连续两年,超过3000人汇聚此地,来自全国的超卡赛手在此比赛。在这片赛道不远处,两座造型精致的汉阙似乎在向路人“招手”。这片还保留着水利枢纽的地方,素有“九河汇流、三水汇流”之胜,德州西南约12公里,不到十分钟车程即到,这里是武城县四女寺镇。尽管隶属武城,离武城县城却有30公里远,曾经频繁的地域划分变动,导致2000年这个纯农业乡镇一度被撤销,直到2011年才开始开发建设。 在山东省著名作家、学者,德州市运河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刘金忠看来,禹疏九河形成的“九河文明”,黄河水、运河水以及南水北调后的长江水,都将在这里汇聚,运河文化、黄河文化在这里融汇。得天独厚的的文化资源、地理位置、水利资源,让四女寺镇成为武城对接德州的卫星城,将其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成为旅游重镇,只是时间问题。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2011年才开始开发建设的四女寺镇,短短两年间,国地税收入从全县倒数第二跃升到正数第二。 连续的旅游开发,连续两年举办全国超级卡车越野大赛,让这片曾经荒凉的农田,变成各种资源汇聚的热土。
最年轻县旅游局 1月8日,在从德州进入武城的道路上,不时有到武城工业游的指示牌。武城县旅游局耿春军介绍,曾经,武城人邀请外地人到此旅游,往往只能去古贝春工业旅游示范园区和武城县神龙地毯博物馆。 没有名山大川,也无千年古刹。似乎,传统眼光中的旅游资源匮乏,让武城县的旅游开发没有更好的载体。 从交通资源来看,在距离德州中心城区比较近的县市中,德龙烟铁路将在陵县设站,而陵县未来的规划也在向京沪高铁德州东站靠拢,平原县依托铁路大念济铁物流园的物流经…… 似乎,武城县又缺失了传统的后发的交通优势。然而,随着运河申遗和运河山东段复航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应规划也相继出炉,南水北调四女寺水库(原大屯水库)工程的实施,这里汇聚了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优势。 又是四女寺!耿春军上任旅游局局长一年多以来,重中之重就是围绕着四女寺开发进行的。而他所在的县旅游局,成了德州最年轻的县旅游局。 耿春军介绍,2006年,武城县成立了文化旅游局,文化局和旅游局合在一起,两个单位一套班子。2012年,为了适应县里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旅游局正式分离出来。
运河港上德州南花园 沿着德州市湖滨南大道往南走,再顺着岔河往西,5分钟车程,即可到正在规划的四女寺风景区。 1月8日下午,在减河附近垂钓的德州人范喜锋对陈公堤口往南的这片区域的开发充满期待。如今,在武城与德州对接的版图上,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桥头堡——对接“三河六岸”开发建设,高标准规划设计利民河以东、陈公堤以西,北连四女寺风景区、南接大屯水库,占地30平方公里的旅游产业发展带。 然而,四女寺镇镇长田瑞华却对未来发展特有远忧——全国各地搞旅游开发的地方不计胜数,怎么能持续吸引人气,让更多的人光顾这里,比开发景区更重要。 把景区规划出来,建设起来,要打交道的无非是资金方、规划方和建设方等,但景区一旦建成投入到运营阶段,打交道的就是千家万户,成千上万的游客买不买帐,才是要提前多探讨的问题。 “先把德州人吸引过来,就迈出了第一步。”田瑞华说,在景区一期建设中,陆续搞了两届全国超级卡车越野大赛,今后这样吸引眼球的项目还将继续搞。 1月6日,一期工程包括佛光寺、四女祠、明德湖等10个景点已经开门纳客。四女寺千亩湿地、减河十里画廊、温泉度假城、御林湾农业观光采摘园正在规划建设中。 德州南部曾是传统工业聚集地,铁路、河流穿城而过,成为德州中心城区往南发展的阻隔。然而,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施工,四女寺将成为新、旧运河交汇的重要枢纽。 有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的重要调蓄水库,德州人将从这里喝上长江水;有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复航后德州港的设计规划,这里将串联起聊城、济宁、枣庄等运河古城;有孝道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晋商文化在此得到融合,德州人的南花园又将成为运河古镇文化风景区。 “断头”省道的扩张 武城距离德州城区仅35公里,早在2003年武城就提出依托德州发展的思路。然而,背靠大运河,全县没有一条过境国道,只有两条“断头”省道。 在连接武城和德州的省道上,省道254线收费站仍如期服役,尽管有四女寺风景区这个桥头堡,但两座城市的深度融合仍需要更多的交通空间。 武城县公路局局长赵希亭介绍,武城县曾十多次跑市进省,最终使德商路项目得以立项。如今,该公路武城段主线、支线全长52.5公里已完成征地、迁占等外业勘界、清点等工作。这条将直通德州到江西上饶的高速公路,将在武城预留4个进出口,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速连接线。 根据国家公路网颁布,武城县境内省道254线升级为国道,更名为保台线(河北保定—广东台山),国网编号G240;省道318线升级为国道,更名为东子线(东营港—陕西子长),国网编号G340。 就全县交通格局而言,全力争取聊城—德州—黄骅港铁路建设,升级省道318,改线省道254。同时,科学规划大屯水库、建德水库水资源利用,打造三水汇流的现代水网体系,适时规划水路交通,让武城到德州更顺畅有了更多的期许。 “一圈一带”中的同城梦 从武城往北的四女寺镇附近,一块新命名的“市南经济开发区”牌子立在路边。它的前身,是武城在郝王庄镇。距离德州10公里处建设的“德武新区”,旨在将其倾力打造为承接德州辐射的“桥头堡”。 德州海伟农机机械有限公司曾设址德城区天衢工业园,随着德州中心城区用地日益紧张,对占地面积大的海伟农机来说,退城进园是最好的选择——最终,他们搬到了市南经济开发区,跟它配套的生产玉米收割机配件的3-4家企业,也随之搬到这里。 去年武城县启动了四女寺风景区、四女新城、市南经济开发区三大板块建设,仅四女寺风景区槐荫路建设项目就争取到“一圈一带”专项资金270万元。 武城县紧邻德州市区,区位优越,同时也存在“虹吸”效应。众所周知,武城人在外从事玻璃钢、中央空调行业的就有1万余人,他们遍布全国各个县级以上城市,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业务员规模常年保持在5000人左右。然而,这些业务大军都愿意挂靠在京津沪和德州一些资质较高的企业进行业务往来,武城人创造了这个行业的奇迹,但所创造的税收武城受益较少。 如今,面对“一圈一带”和对接德州的发展机遇,武城一方面诚邀在外兴业的武城人回乡创业,一方面市南经济开发区将按照全新的工业地产运营公司模式运行,打造中小企业产业园,主动承接德州、济南及京津地区的企业外迁、产业转移,建立“飞地经济”示范区。 武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乔咏梅介绍,目前,园区内有希望集团等20多家企业入驻,并与中科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该县共有7个项目与“一圈一带”规划对接,争取资金1150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