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全域城市化,建设幸福威海 |
——解读威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 |
- 2014年01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人大代表在认真听取《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 王震 摄 |
|
本报记者 许君丽 1月9日上午,威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威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肩负全市人民重托,汇聚一堂,共商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大计。 威海市市长张惠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生态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 未来一年威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展蓝图如何,本报为您重点解读。 实施产业集群“3+4”战略 张惠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威海市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坚持产业强市,按照一产抓特色促跨越、二三产抓结构上规模的思路,着力拉长产业链条,培植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产业内部结构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加快转变。 强化工业带动。实施产业集群“3+4”发展战略,培植膨胀新信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新材料及制品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改造提升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运输设备、纺织服装4个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11.5%。 新建10个引智基地 坚持科教兴市,激励和保护各类群体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让创新创业成为发展的强力引擎。 健全集聚人才机制。强化人才支撑,推进高端人才交流与合作项目,新建10个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实施68个引智项目。推动科技金融结合,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
促进市域一体化 加快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完善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扩大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购置290辆节能环保型公交车,扩大公交覆盖范围,改善市民乘车环境。 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编制农村新型社区布局发展规划,年内建设新型社区15个,补助建设改造农房1.2万户。加强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规范化供水工程,铺设供热管道31.5公里、燃气管道108.6公里,改造农村公路194公里,建成电气化村37个,建设农村标准化卫生室218处,让农村居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
修复13个海域海岛海岸带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集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严惩重罚超标排放,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促进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 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水生态专项治理行动、海洋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土地资源治理整治行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健全空气质量检测网络和实时发布制度,实施威海湾等13个海域海岛海岸带生态修复项目,推进小石岛、海西头等海洋公园和海洋保护区建设。实施市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4个,新增高标准基本农田24万亩。推进255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中心城区实施19个旧生活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275家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
新建1200套公共租赁住房 健全社保体系。启动实施城乡一体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完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开工建设市社会福利中心,新建129个农村幸福院,新增机构养老床位1200张。扩大高龄津贴发放范围。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推进残疾人奔小康工程。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200套。加强公共安全保障,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健全社会组织孵化机制,培育公益慈善、社会福利等类型社会组织。推进市乒羽健身中心、城市健身慢行道建设,承办好"铁三"世界锦标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