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嵌道不贯通是运河风景缺憾 |
政协委员实地摸排,建言贯通七座运河桥的“孔洞” | |
- 2014年01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双峰桥固然很漂亮,但华而不实,其作为桥的通行意义大大减弱了。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片 本报记者 李军 摄
|  | 古老的京杭运河宛如一条玉带,将散落在城区的历史遗迹串联起来。山陕会馆就是其中之一。 |
|
本报聊城1月9日讯(记者 张超 谢晓丽) 作为城区运河沿岸的二嵌道,一直是市民游客观光、休闲的重要场地,但由于其中多处未能畅通,给市民造成不便。政协委员李永军通过实地摸排,发现从湖南路至双力路,运河上共有大小20座桥,其中有7座桥二嵌道不通,建议贯通这7处。 李永军介绍,多年来,城区运河改造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运河两岸风景秀美。二嵌道是紧邻运河的观光道,漫步其中,让人仿佛坠入了如诗如画的境地。但赏景之余,人们会发现运河的规划建设有不尽人意之处。 “二嵌道并不连贯,在很多地方穿越马路、街道时,行人不能从桥下通过,必须上岸绕行,绕行的距离又多在二三百米的左右,既影响了交通、又影响了游玩的兴致、心情。”李永军在提案中指出,譬如,行人欲沿运河二嵌道从东昌路南到东昌路北,必须向东绕行东昌路与卫育路交叉口,或者向西绕行东昌路与青年林交叉路。这样一来,不但造成了交通上的不方便,也大大挫伤了观光的闲情逸致,降低了水城对游客的吸引力。 为掌握确凿的数据,李永军对运河城区段上的桥梁情况进行了逐一摸排。自湖南路至双力路,运河上共铺设二十座桥梁,行人能沿二嵌道从桥下通过的有13座,不能通过的有7座。 据其介绍,沿着二嵌道不能从桥下通行的道路往往是聊城的主干道路,如卫育南路、东昌西路、兴华西路等,这些道路是市民晨练、休闲、娱乐的常去之处。“贯通二嵌道并不需要太大的投资,贯通以上所列的七处不通之处共需投资亦不会超过100万元。” 桥面过高,事故频发 聊堂路双峰桥能否改造? 本报聊城1月9日讯(记者 张超 谢晓丽) 桥是水城一大特色,各式各样的桥遍布城中。位于东昌湖名人岛南侧的双峰桥建成后,成为湖上的一大风景,然而,由于该桥桥面设计过陡,导致事故频发,而且这里也是贯通东西的重要通道,人流量挺大。因此,政协委员唐明贵建议对双峰桥进行改造。 唐明贵介绍,为提升东昌湖风景区品位,将传统交通要道聊堂路至贸易学校段截开,规划建设了一座风景桥,取名双峰桥,以便游船南北穿梭。同时,站在湖北岸向南眺望,这座桥构勒出两道优美的弧线,确实提高了东昌湖的观赏性。 但是,这段路目前的实际交通价值远大于观赏价值,城区市民骑电动车、摩托车向西到道口铺、堂邑,必须经过此桥,否则绕道东昌路太远。特别是,在民主小学上学的东昌湖以西的学生,因中午时间紧张不得不冒险每天从桥上爬上爬下。加之,城区西部乡镇的农民进城购物早已习惯到铁塔商场,所以,双峰桥仍然承载较重的交通压力。 唐明贵表示,该桥设计只考虑旅游功能,桥面过高、十分陡峭,建好后安全事故频发。对此,群众反响强烈。就像聊城四中东边的东升桥一样,因桥面过高、摔伤事故频发而饱受争议,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了改造,将桥面两侧抬高,这样不但满足了过船要求的高度,而且平缓了坡度,能保证行人推车安全过桥。 唐明贵在提案中建议,参照东升桥的改造方法,对双峰桥进行改造,以方便市民交通便捷和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