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学校软实力 |
校舍建好了,师资也应跟上 |
本报记者王明婧 | |
- 2014年01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1月12日,八里庄小学教学楼主体已经完工。 本报记者 马志勇 摄 |
|
2013年德州市开工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项目120个,新建改造幼儿园330所。2014年将新建、改扩建中小学80所,幼儿园100所。代表委员称,建设校舍和幼儿园固然重要,但不能盖起房子来就算完事,提高师资、文化等软实力才是硬道理。 先从业再培训 弥补师资不足 教师资源一直紧缺,近年来市政府逐渐重视师资力量,大力招聘教师,每年补充教师数量均在1500人以上。随着中小学校舍和幼儿园的建设,师资力量更加短缺。夏津一中副校长、市政协委员宋明旺说,新建幼儿园数量较多,因此幼师缺口更大。 德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市政协委员宋雪梅认为幼师紧缺的大环境下,放松招聘关卡,让应聘者先上岗进行考核,边工作边培训。考核通过后,通过岗位培训也可在短时间内拿到资质证件。 “给幼师更多编制,吸引更多人从业。”宋明旺认为幼师是学生的启蒙老师,要求更为严格,他们应该享受更多待遇。此外完善职称制度,提高幼师岗位的吸引力,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 乐陵市教育局局长、市人大代表刘恩和认为,必须坚持教师长效补充机制。近五年乐陵增加了800多名教师,除了“退一个,补一个”的政策外,又增加编制,缓解师资短缺。 提升文化积淀 改变管理制度 “每个学校都应有独特的文化。”宋雪梅说,德州市有德州二中、建设街小学等百年老校,都有着独特浓厚的校园文化。新学校没有长期积淀,应该快速提升文化积淀,形成特色。 而宋明旺认为,学校应多开展校园活动,提升文化氛围,课程安排等配套工作也应尽快标准化。有些农村学校由于体育教师短缺,易出安全事故,每周只安排一节或两节体育课,甚至不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的素质发展。 校舍标准化建成后,对一些农村中小学进行整合,学生离家变远,有的学校改为寄宿制。规模由小变大,职责由少变多,学校的管理方式也应及时改变。不少委员提出,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住宿和食堂管理应严格把控。 提高教学水平 均衡教育资源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教学水平也应提高。教师应经常参加培训,运用简单易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杜绝填鸭式教学。市政协委员李晓梅认为,德州市教师之间工资差别不大,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现象,教职工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如若尽快落实绩效工资,体现按劳分配,调动教师工作热情,教学质量会快速提升。 刘恩和认为,一名好的教师需要经过3—5年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必须挖掘骨干教师,让城区教师和农村教师加强交流,带动教学能力薄弱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 “农村学校学生招不满,而县中心学校坐不下。”宋明旺说,校舍标准化建设让不少学校硬件条件得到改善,但更重要的是软实力的跟进,提高招生吸引力,均衡教育资源,缓解“上学难、大班额”等问题。 代表委员表示,建设学校不是光盖一座楼,也不是简单的换个地点教学,师资力量、文化底蕴、管理水平等软条件同步跟进,尽快惠及更多幼儿和学生。 失智失能老人如何颐养天年 本报记者 李榕 失能老人优先入住 公办养老院 政协委员 周相国 “虽然现有养老床位在不断增加,但城区的公办养老院、福利院,日益呈现常年‘爆满’、‘住不进去’的排队局面。”德州市政协常委、民建德州市委委员、秘书长周相国说,公办养老院床位少、民办的收费贵,失能失智老人入院难。 “作为承担政府‘兜底’责任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可明确收住标准,优先收住高龄、独居、(半)失能和失智老人。”周相国认为,公办养老院可探索按成本核算机制定价,优先收治身体条件经专业评估确需入住养老院的失能、失智老人;其次收住高龄、独居、空巢老人;对于民办养老院,政府可鼓励其多收住高龄、独居、两失老人,并根据床位数量及失能程度给予经济补贴。
对失能老人提供 养老护理补贴 政协委员 魏敏 “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费用一直是困扰许多家庭的难题。”德州市林业局调研员魏敏说,以她所居住的林业局家属院为例,大约有10多户60岁以上的老人,但聘请保姆或护理员照料的很少。此外,现有的养老护理员多属公益性岗位,报酬偏低,吸引力有限,护理员不够成为失能失智老人托养的弊端。 魏敏认为,在新建居民小区和进行旧城改造时,可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与项目一起规划,一并实施,一同检查验收;此外,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低收入的失能、失智、失独、高龄、独居等养老困难老年人,经过评估,按照不同分级,为他们接受居家养老服务或者入住养老机构提供政府补贴。 建立“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 人大代表 王霞 “现在老龄化现象严重,又有市场需求,‘医养结合’符合这种趋势。”乐陵市人社局局长王霞说。 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问题,王霞认为,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老年公寓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将老年公寓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对老年公寓的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可探索“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尝试依托医院兴建养老机构,利用医院的医疗资源,等老人接受治疗身体状况稳定后,转入养老院。此外,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合理地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家的支持,来弥补机构本身的资金短缺问题,突破“医养结合”的发展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