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伯成
西汉刘歆的《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郡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湿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这就是说东方有个叫“汤谷”之地,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一颗太阳返回,另一颗马上升起,而且这些太阳都是由三足乌驮着的。这使人立刻联想到“太阳鸟”及城子崖出土的龙山文化的标志——陶鬶。从出土陶器管窥,龙山文化时期章丘先民不仅极富想象力,更有着非同一般的表现力,创作出如此精美绝伦的陶艺作品,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陶鬶属炊煮器,但又不同于一般炊器,三分的袋足、高高的颈部和细流,决定了只能用于流体食物的炊煮。从陶鬶的发展,可以看出,一种器形的出现,有的延续下去,并得以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有的则被淘汰,是由于当时人们的生活实践,对其实用价值作可变性的选择的结果。如果说人类发明了用火,开始熟食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那么炊煮器的普遍使用,熟食范围得到极大地拓宽,彻底改变了以往那种烟熏火燎、半生半熟的就餐方式,这不仅大大提高了食物的质量,而且更便于消化吸收,增强了人的体质,是生活质量的又一个飞跃。龙山文化时期,陶鬶不仅造型结构合理,且外貌更具艺术装饰性,大部分都是粗肥适度的款足,一般有粗高的颈部和明显的腹部。这种加粗颈部,突出腹部,适度利用空足的形制,不仅便于液体的出口流畅,更便于热量的对流,有充分利用热能的功效,是制陶技术的一个很大改进。陶器是龙山文化时期的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陶器即以其造型的灵巧和独特体现了一种朴质自然的美,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艺术起源于劳动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