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多年,她把大娘当亲娘伺候 |
“好媳妇”赵凤英:每一顿饭都要给老人单独做 | |
- 2014年01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30多年来,赵凤英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大娘。
本报见习记者 杨擎 摄 |
|
本报见习记者 杨擎 太平镇周家村村民赵凤英,今年59岁,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媳妇儿。30年前,她看到因意外事故失去儿子的大娘和小孙女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难。她和家人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老人、抚养孩子的重担。大娘从年轻就有胃病,需常年服药,她总是变着花样地调节老人饮食。大娘上厕所时不小心摔断了腿,她就每天给老人喂饭、洗脚、更换纸尿裤。如今,在赵凤英心里,只希望老人能够安享晚年。 “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少了大娘的” 1981年,26岁的赵凤英带着女孩的纯真走进了这个家庭,33年来,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婚后不久,公公婆婆相继去世。丈夫时常去外面打工,赵凤英在家照顾两个儿子,日子过得也算有声有色。 赵凤英所说的大娘,是公爹同父异母哥哥的妻子。大娘的两个女儿早已出嫁,儿子因为一场意外事故离开了人世,不久儿媳就改嫁他村,留下了小孙女与老人相依为命。“当时大娘63岁,身体也算硬朗,在地里种点蔬菜,勉强能维持与小孙女的生活。”赵凤英说。 随着年事渐高,大娘劳动能力越来越差,逐渐难以维持生计。“家里除了一张床和一张桌子,什么都没有。”赵凤英回忆说,那时候大娘家住的还是土坯房,自己结婚以后,他们给大娘修过两次屋,希望她冬天能暖和点。那时候大娘吃饭都是两个女儿送点、赵凤英送点,由于大娘家与赵凤英住得最近,偶尔有客人到家里,大娘就来赵凤英家要点菜和米。 大娘70岁那年,赵凤英看她实在可怜,便主动将大娘接到了自己家中,从此便承担起了照顾老人和抚养孩子的重担。“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少了大娘的。”赵凤英朴实地说,一个老人一个孩子吃不了多少,但是让老人有个安详的晚年、让孩子有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最重要的。 如今,大娘已经100岁高龄了,当年大娘的小孙女也已经41岁,提起小时候赵凤英照顾自己的事情,她感激地说:“那时候,她就像我的妈妈,对我比对自己的孩子都好,她是我一辈子的恩人。” 冬天只有老人的屋里点炉子 大娘今年已经100岁高龄,眼睛看不清别人的模样,耳朵几乎听不到声音。赵凤英一推开大娘的门,大娘回过头说“我要吃面包”,赵凤英熟练地从门口的椅子上把面包放到老人手里。椅子上挂着三五个塑料袋,面包、饼干、苹果、山楂等食物一应俱全,旁边是一箱牛奶。“大娘虽年纪大,胃口却很好。”赵凤英称,每次吃完饭就要零食吃,水果点心一直不能断。 在挂零食的椅子旁边,是一个烧得通红的炉子。“从入冬,大娘房间里的炉子就一直烧着。”赵凤英说,家里平时就三个人,客厅的炉子就没烧,只要大娘屋里暖和就行。“天要是再冷些,就给大娘把电热扇安上。”赵凤英心里一直念着,只要老人身体健康,比什么都好。 见赵凤英手里端着杯子,大娘拽着赵凤英的衣服招呼她坐下,“姑娘,你坐下喝。”大娘问赵凤英:“你多大了?”“有几个孩子啊?”赵凤英告诉记者,大娘脑子一年不如一年清晰,经常不认识她,但十分爱聊天,有时候以为有人来陪她玩,就高兴得合不拢嘴。 大娘边吃面包边跟大伙聊天,她喃喃地说:“年龄大了,什么也干不了,每次孩子做好了饭就给端到面前。”虽然看不清、听不清,但她的话足以证明赵凤英把大娘照顾得无微不至。“老人年龄大了就跟孩子一样。”赵凤英边说边给老人收拾床铺,褥子下面铺着一层大大的塑料布。“有时候小便憋不住,就得尿到床上。”赵凤英称,以前没铺塑料布,褥子一年不知道要拆多少回,拆的次数多了就不暖和了,就给大娘多做了几床厚褥子,铺上塑料布,尿到床上只要换掉上面的褥子就可以。 大娘吃完面包,赵凤英仔细地把掉到她身上的面包渣拍掉,把杯子里的温水递到大娘面前,就像照顾孩子一样。 每顿饭都要单独给老人做 大娘的床头桌子上摆着快胃片、香砂养胃丸等药品。“大娘从年轻就患有胃病,一旦严重了,就会浑身出汗,甚至需要去医院。”赵凤英称,这么多年来,大娘吃药就跟吃饭一样,一个月要买两三次。 由于胃病,大娘不能吃凉也不能吃硬,赵凤英每顿饭都要单独给大娘做,日复一日,赵凤英从来没抱怨过。“家里也没那么好的条件,偶尔给大娘做一碗鸡蛋羹,给老人改善一下伙食。”赵凤英称,有时候大娘想吃点菜,就把馒头外面那一层硬皮剥下去,让老人吃中间软和的地方。 有一次,赵凤英外出时给老人买了包子,赶上了变天,大风,天上飘起了雪花,她怕包子凉了,就把包子揣进怀里,回到家把带着体温的包子递到老人手里。邻居都说:“包子凉了,回家可以热热。”可赵凤英却说:“包子热热和原来的味道就不一样了,大娘不能出门,得让她吃原汁原味的。” 2012年春天,大娘在女儿家上厕所时不小心摔断了腿,从此老人无论吃喝还是拉撒都只能在床上,赵凤英赶紧把老人接回自己家,每天给老人喂饭、洗脚、更换纸尿裤。 赵凤英家的房屋有七八间,为了离大娘近一点,她便用立柜把客厅隔开了。她说:“隔开就又是一间房,这样大娘有事就能随时叫自己。”在客厅的一角,是做饭用的器具和橱柜。“自从大娘不能起床以后,便把厨房也搬到了客厅。”赵凤英说,大娘喜欢吃苹果,可苹果既硬又凉,就经常给大娘蒸着吃。把厨房搬到客厅,可以安心做饭,不用担心大娘叫自己的时候,自己在外面听不到。 有心酸有委屈 自己问心无愧 赵凤英刚刚嫁到周家时,由于公婆都在山西打工,家里照顾老人、孩子的担子就落在了赵凤英身上,那时候赵凤英还要照顾丈夫的奶奶,当时奶奶由于年事已高,一直卧床。后来赵凤英的公公婆婆因病也回到家中,同样需要赵凤英照顾,这些老人百年之后,到了可以歇口气的时候,她又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大娘的重担。“又不是自己的爹妈和公婆,没有必要那么尽心尽力。”有乡亲这样劝她。 “家人也反对过。”赵凤英称,自己年纪也大了,两个儿媳妇都想孝敬,让自己享享清福。可大娘却让她放心不下,那么多年都过来了,实在是不忍心扔下大娘不管。“大娘在家,对象也不敢出去干活。”赵凤英表示,出去的时间不能太长,说不定哪一会就要把他叫回来。时间受限制就没法去工地,零活也赚不了多少钱,所以干脆就不去了。 面对反对声音和生活的艰苦,赵凤英依然坚持。“这多亏了我母亲。”赵凤英称,尽管两个儿媳有时都反对,但自己的母亲在这件事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我母亲常说‘好好伺候老的,老的活到这个年纪不容易。’”赵凤英表示,自己会一直把大娘照顾下去。 “照顾老人这种事,即使男的愿意,媳妇不愿意也没用。”赵凤英的爱人朴素地说:“我心里有话说不出来,但是我知道自己娶了一个好妻子。”赵凤英说,自己照顾了大娘一辈子,只希望大娘能够安享晚年,这么多年来,虽然有心酸,也有委屈,但自己问心无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