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01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四川在青务工的彭师傅注视着自己的车票,他十分想念家人。
本报记者 杨广帅 摄 |
|
本报1月16日讯(记者 刘腾腾) 为了让家人生活得好一些,年过六旬的老人来青打工,一年没买过新衣服,每月开销不到200元。16日一早,这名来自四川的务工者拿着一年积攒的工钱,提前8个小时到火车站候车。 16日一大早,青岛火车站候车厅人头攒动,人群中三名身披军大衣的务工者十分显眼,三人坐在候车室的长椅上,随身携带的行李和干粮被装在几个塑料桶里。 其中一名62岁的务工者彭师傅告诉记者,三人一年前从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县一起来青打工,做高压线架设工,虽然工作辛苦,但一个月近3000元的收入外加管吃管住的待遇让三人还是觉得挺满足。记者注意到,彭师傅衣服有些陈旧,他告诉记者,为了省钱,他已经一年没有买过衣服,平时也没有什么开销,只是需要买些日常用品,“一个月花不了两百元。”彭师傅的妻子和女儿都在四川老家,小外孙也已经上学了,想念家人时,他就打电话和家人聊几句互报平安。“一年没回去了,小外孙肯定又长高了,有时候晚上干完活回到宿舍就很想他,但想也没办法,只能忍着点。”彭师傅说。 几天前,公司放了假,老板给彭师傅三人买好了回乡的火车票,是青岛开往成都的列车,虽然列车在16日16时41分发车,但三人当天上午8时许就到火车站候车。一路要做30多个小时的火车,三人买了点油条和烧饼留在路上吃。到了成都后,三人还需换乘长途汽车,再坐3个多小时后才能到家。“虽然累点,但想想回家能见外孙还是挺高兴的。”彭师傅笑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