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项规定”等禁令之下,公款送礼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不过临近春节,送礼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很多礼品都是来自个人或企业,流向的对象则是掌握着一定公共资源或是公权力的人。 过年送礼品 成了惯性思维 刘海鹏:今年很多人都在说,真是没有一点年味。没人来走访送礼了,办公室连个新的台历都找不着,真不像是快过年的样子。 娄士强:这说明“八项规定”等起到了效果。不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过节与礼品绑在一起,已经成了一些人的思维惯性。 许建立:有孩子的不给老师送点礼,摆小摊的不给城管送点礼,经营企业的不给监管自己的职能部门送点礼,可能连年都过不踏实。虽然禁令有了,但大家的思维还没有变。 刘海鹏:有的公职人员把收礼当成了习惯。送礼人为了迎合,还得大费周章,送什么才能体现心意,怎么送才能不“害”了对方,都要考虑到。
送礼成风 自己也是推手 娄士强:在不少人看来,自己也不愿意费心费钱送礼,只是社会风气使然。殊不知,社会风气的形成每个人都有“功劳”。 刘海鹏: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心态,自己不想送,又担心别人送,每个人都成了送礼之风的推手。在这样的环境中,收礼者也慢慢地改变了心态,本来就应该做好的分内事,反而成了对送礼者的照顾。 许建立:送礼之风盛行,确实也把一些公职人员惯坏了。前年送,去年送,今年不送就感觉送礼人对自己不尊重了;别人送你不送,更是“大不敬”。有一位落马官员曾向记者坦言,送礼给自己的人太多,也记不清谁送了什么,但“谁没送礼”还是要记住的。 娄士强:送礼人的殷勤加上收礼者的不自觉,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任由送礼之风盛行,最终害人害己。
权力关进笼子 礼品没了市场 娄士强:送礼之风盛行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送礼很多时候确实能够换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正是权力运行中的漏洞,给了收受礼品者“两厢情愿”的“交易”空间。 刘海鹏:此前就有媒体报道,某地环保局长自称“分分钟可以搞垮一个企业”。这位局长只要略有暗示,哪家企业敢不送礼呢? 娄士强:还是得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如果送再贵重的礼也换不来权力的“特殊”回报,与腐败挂钩的礼品也就不会有市场了。 许建立:制度的完善是个长期的过程,人们或许也该思考一下,自己可以做些什么。礼品送不送,这是送礼人的选择;礼品送上门,收与不收也是公职人员可以自己决定的。总是把责任推给社会,与不良风气同流合污,本身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