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01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王志远一家在车上团聚。 | | 妈妈一直说对蒋寒关心得不足。 | | 妈妈赶来和潘子涵相聚,她非常开心。 | | 为哄曹长志开心,爸爸为他换上新衣帽。 | | 潘子涵一家激动地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
|
“爸、妈,我知道你们打工都是为了我,可我真的不想让你们走。”13岁的潘子涵说出了所有留守儿童的心声。话音未落,潘子涵的妈妈就将孩子拥入怀中。23日,浓浓的亲情包围着25个留守儿童家庭。尽管他们的话语不多,但句句都是发自肺腑。尽管他们的亲昵动作不多,但处处都是自然流露。 下了夜班就赶来和女儿团聚 而在活动结束后的大巴车上,上了一晚上夜班的王广果打起了鼾。 “莹莹,看,这里有你喜欢的黄色!看,那里还有大老虎呢!”在济宁科技馆参观时,41岁的王广果紧紧地牵着女儿的手,舍不得放过好玩的地方,他表现的甚至比女儿还要兴奋。 坐上大巴车不久,王广果打起了呼噜。他是一名煤矿工人,经常上夜班,要在井下工作9个小时。长期上夜班,加上营养不良,王广果的眼里充满血丝。 “我不想让孩子失望,一家人团聚不容易。”王广果说,外出打工8年了,他没陪女儿吃过一顿小年饭。 女儿莹莹体谅爸爸的辛苦,不不主动向家里乱要东西,还会省下来零花钱给弟弟。“她从家里骑车到学校要骑半小时,本想给她买辆电动车,可孩子说啥也不让,怕花钱。”王广果说。 莹莹的懂事让王广果很心酸。虽然知道莹莹需要爸爸在身边,但为了养活一家人,王广果只能选择继续在济宁打工。 两个月未见,这顿小年夜的团圆饭莹莹吃得格外香,莹莹十分珍惜。匆匆吃了几个水饺,爸爸起身要赶去上夜班。莹莹把脸埋进胳膊,抬起脸来满脸泪水,她知道爸爸不舍得歇班,是为了多挣点钱供自己读书。 夫妻俩打工给儿子攒医疗费 6岁那年的心脏封堵手术、去年春节的放鞭炮,这是9岁的曹长志记忆中最开心的两件事,因为有爸爸、妈妈陪伴在身边。 “妈,人家都到齐了,你怎么还没来?”在宾馆里,曹长志抱着电话,劝妈妈来吃点水饺再回去上班,但是在一家饭店做择菜工的妈妈却不舍得请假。 家,对于曹长志来说,就是打工筹钱的爸妈不停变换的住址。农民出身的父母只能靠苦力挣钱,因为没钱,长志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推迟了5年,曹长志的爸爸对此十分愧疚,但小长志没埋怨过爸妈。 “孩子一岁多时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全家人都傻眼了。没办法,只有俺俩出来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住。”曹长志的爸爸说,一年到头,除了春节和去医院看病,全家人能聚在一起的日子掰着指头都能数出来。 晚上5点半,长志的妈妈终于赶了过来,长志标志性的红脸蛋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妈,俺想你了。”长志从不隐瞒自己的感情,在特殊时刻听到儿子的表白,当爸妈的却有点心酸。 “爸,妈,我得这个病,让你受苦了……”见爸妈掉泪了,长志红红的小脸蛋上滑下两行泪水,爸爸给儿子擦擦泪,使劲儿往儿子碗里夹水饺,自己却怎么也吃不下。 “儿子下午收到了爱心帽子和手套,儿子说他还没带过这么好的帽子,这话我听了难受。”曹爸爸说,为了孩子,他吃多少苦都无所谓,只要能让长志健健康康地活着。
其实妈妈像爱弟弟那样爱我 “你偏心,只疼弟弟不疼我,弟弟想要玩什么,就立即让我给他。”12岁女孩蒋寒一直认为妈妈刘现娥偏爱弟弟,不疼爱自己。 “妈妈不偏心,妈妈也爱你、疼你!”刘现娥说,她有两个孩子,一个是蒋寒,一个是5岁的儿子蒋昭阳。“没生儿子前,生活还算富裕,对女儿的照顾确实多。”说到此处,刘现娥沉默许久。 她轻轻舒了口气,接着说,她的儿子患有神经性耳聋,2岁多还不会说话。2012年12月,刘现娥和丈夫蒋怀锋给儿子做了耳蜗手术。“既然生了他,我就好好地养他。”刘现娥说,手术后,儿子借助设备听到声音了。 2013年2月,刘现娥夫妇将儿子送到济宁市语言训练学校。“妻子得照顾儿子,便在济宁租了一个车库,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蒋怀锋告诉记者,刘现娥早晚都要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同时,为补贴家用,在儿子上学期间,到饭店做小时工,而自己却吃不饱穿不暖,“我除了种地,其他时间到外地打零工,女儿就跟着爷爷、奶奶,很多时候冷落了她。” “你离不开妈妈,妈妈也离不开你。爸妈在外很辛苦,你要理解他们。”记者安慰蒋寒。 “回去要给爸妈写一封信,告诉他们我理解他们。蒋寒说。
一家三口吃咸菜也是幸福的 每当提起爸爸,李广旭总会低下头,下意识地抠手指头。他已经两个多月没有见过爸爸了。 “我爸爸在工地当钢筋工,他出去打工时,我还不会喊爸爸呢。”在广旭的印象里,爸爸总是很少在家,奔波在济宁的各个工地上。 “小时候想爸爸就会哭,后来妈妈也出去打工,我就不哭了,只是想。”广旭说。 每天中午放学后,李广旭会和两个堂兄妹一起到附近姑奶奶家吃饭。饭桌上,一盘海带丝、一碗稀饭、几个馒头,三个孩子吃得狼吞虎咽。每当看到那些被父母接走的同学,广旭眼睛里充满了羡慕。 “他不嫌饭菜孬,只要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哪怕是吃馒头咸菜也是幸福的。”李广旭说。 每年暑假,李广旭都会到工地和爸妈团聚,虽然工地的生活很枯燥,但却是李广旭最开心的时光。“工地很热,爸爸、妈妈还要在工棚里弯钢筋,下雨时别的工种都停工了,我爸妈也不能休息。”李广旭说。 “这些年,感觉亏欠孩子太多了。”父亲李计胜拉着儿子的手。谈起这些年,他的话语里充满了愧疚。
本版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岳茵茵 孔令茹 路帅 张林 实习生 张子琛 李岩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