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01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一名突发疾病的患者被护士推入急诊室。 | | 急诊室的节奏就是一个字“快”,医生急匆匆地进入抢救室。 | | 分诊处的凳子医生根本没有时间坐。 | | 医生和护士对一名患者的信息进行核对。 | | 护士为急诊病人分诊并测量生命体征。 | | 两名医生查看患者的CT片。 | | 护士为危重患者吸氧。 |
|
文/本报记者 马媛媛 片/本报记者 孙国祥 1月21日晚,当记者走进潍坊市人民医院急诊部时,大厅里已是人头攒动:抱着孩子踱来踱去的年轻妈妈、躺在担架床上痛苦呻吟的妇女、被众多家属搀扶进来的老人…… 分诊台值班护士孙彦和她的同事们从下午五点开始接班,到七点半的时候,接诊患者已经超过七十位,平均两分钟一位。而这样的频率,对孙彦和她的同事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分诊台一般有三四个护士分工协作,分诊、登记、查看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每接诊一个患者,都得重复一遍这些步骤,丝毫不能马虎。分诊台是患者与急诊部接触的第一站,来急诊的一般都是突发伤病的患者,不少患者和家属因为病情紧急往往情绪激动、心情焦急,但对分诊台的值班护士来说,患者再着急、家属再激动,她们也要心平气和、手脚麻利地接待。记者注意到,急诊部门口明显地摆放着就医流程,但不少患者还是习惯于到分诊台咨询护士,孙彦说,像在哪里交钱、哪里取药的问题她每天能重复成百上千遍,但即便如此,她都耐心回答。 过了晚上八点,急诊部的患者明显多了,孙彦和她的同事更加忙碌起来,不光要忙着分诊,还得帮着抬病人,跑来跑去一刻不停。8点半左右,一名心脏病发作的老太太被送来急诊,她和另外一名护士立刻推着担架床去接,身材娇小的两人把老太太小心翼翼地抬到担架上迅速地送进了抢救室,出来的时候,两个人额头已经渗出了细细的汗珠。都说干急诊就得能跑、有力气,看来一点都不假。 不过,让记者叹服的还是医生护士之间的默契,值班医生段兴亮说,人民医院现在设立了急性心梗、脑梗、心衰、呼衰、创伤、脑外伤六大病种的急救绿色通道,这是目前国际上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最有效的机制。病人进入急诊,经过分诊,危重病人直接进入生命急救绿色通道,最大程度节省时间。对急诊部的医护人员来说,患者被送进急诊科后,医生的首要任务是要在第一时间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先救命后治病,对于急诊医生来说,能救活患者就是最大的成就。急诊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是机器上的螺丝钉,看似渺小,但少了谁都不行。 很快几个小时过去了,夜已经深了,急诊部有了短暂的清闲时刻。孙彦抓起接班前倒上的一杯水喝了一口,水早就凉透了,但是孙彦感觉很舒服。她说,在这里工作,她感到很自豪,潍坊市人民医院急诊部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是潍坊市急救中心、潍坊市心脏急救中心,担负着潍坊市城区及周边县市区的急诊抢救及重大事故的抢救和处理任务。2013年全年接诊急诊病人约6万人次,抢救危重患者5000余例,抢救成功率98%。而这些成绩,都是用急诊部里每一名医护人员的高超技术和对患者的高度负责换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