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旬剪刻画老人传承老手艺 |
岚山区黄墩镇刘相元生于剪纸世家,孙辈已是第五代传人 | |
- 2014年01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刘相元展示他的作品。
| | 刘相元老人伏案制作剪纸。
| | 一刀刀刻出精美线条。
|
|
文/本报记者 辛周伦 王在辉 片/本报记者 刘涛
三马奔腾、金陵十二钗、四大美女、西游记师徒四人……1月22日上午,70岁的“剪纸老人”刘相元向记者展示着他的剪刻作品,散发着浓郁的传统风情。“现在,我就想多剪刻一些精品,让人们感受这传统的剪纸艺术。”从事剪刻画40多年的刘相元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趁着还有精力,将这传统艺术传承下来。 生于剪纸世家 半年创作一幅精品 农历马年将至,刘相元老人特地创作了一副与马有关的作品。22日上午,记者在刘相元书房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三匹骏马”剪刻作品,从慢步、快步到四脚腾空的奔腾过程,展现得栩栩如生。 老刘告诉记者,要完成一幅剪纸画,先要在纸上用铅笔画好轮廓,再用钢笔描实,然后将其附在蜡板子上用刀一点一点刻下来,最后再将刻好的轮廓粘在一张底板上,一道道繁琐的工序都是必不可少的。 据介绍,刘相元出生在剪纸世家,爷爷、父亲都在剪纸方面有很深的造诣。1961年初中毕业后,老刘回到黄墩老家,跟父亲学习了4年的剪纸。“当时年轻,学了点皮毛,只会剪一些简单的东西。本想退休后再好好学习,没想到父亲去世的早。”刘相元惋惜地说。 2001年刘相元退休后,凭着学会的技巧,自己不断的摸索,开始尝试剪人物作品。刘相元说,剪纸的人有很多,但剪人物的并不多,并且活灵活现呈现出来的更是少之又少。 于是老人决定,投入最大精力,剪一副金陵十二钗,用最精细的线条将人物展现得栩栩如生。“光设计就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另外剪、贴花了4个半月的时间,前前后后刻了近半年。”刘相元说,剪人物不仅要形态像,更要神似,表情、动作要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对自己严苛要求 渴望多出精品艺术 刘相元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他的作品并不算太多,只想每副作品都精益求精,最大限度地做到尽善尽美,令自己满意。 在剪“西游记师徒四人”的时候,沙僧的胡子是最难刻的。“胡子根根相连不能单独一刀刻,有时候一个地方要刻好几刀。”刘相元边比划边说,“还有我在剪金陵十二钗的时候,每个人物的神情都是不一样的,小到发簪上的一粒珠子,我都要小心地雕刻十余刀才能成型。”刘相元说。 刘相元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曾经有个雕刻石狮子的人,在经过三年不断雕琢后,终于完工了。这时他发现石狮子的牙有一颗多出一块,便拿起锤子敲了一下,不成想把整个牙都砸掉了,三年的努力便功亏一篑。 “这个故事警示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剪哪个地方,都要仔仔细细,不能心急,也不能草率,万万不可马虎。”刘相元说。 剪纸手艺 已有第五代传人 “我现在教孙子、孙女、儿媳妇剪纸,希望剪纸艺术能代代相传。”刘相元说,15岁的孙子和19岁的孙女现在已经是第五代传人了。 “白天光线好的时候,就坐在屋里刻,夜里有时睡不着,也会再刻上一会。”刘相元说,现在对“老手艺”感兴趣的人少了,更鲜有人愿意去学,自己作为爱好,只想尽可能地多留下些东西。 刘相元说,现在年龄大了,这几年自己的视力已有衰退,手拿着刻刀时间一长就会发抖,想赶紧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