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01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刘桂兰老人剪窗花,开始备年。 |
|
本报记者 王茜茜 市民记者 冯志强 在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中心敬老院,73岁的刘桂兰老人正坐在向阳的屋子里,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拿着红纸,仔仔细细地剪窗花。这是刘桂兰老人在敬老院里过的第七个新年。 每年腊月二十三(小年)中午,敬老院里的老人都会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23日中午,工作人员在敬老院一角的“欢乐菜园”里割好韭菜,洗干净,切好,拌好肉馅。馅子和面准备就绪后,老人们便和工作人员一起有说有笑地包起来。“在敬老院里过年就和在家里一样,服务人员把我们当孩子一样照顾着。虽然过了年,我又要老一岁了。”刘桂兰老人满脸笑容地说着。 说起备年,敬老院里的春联和窗花都是老人自己动手,自己准备。“每年都有公益人士给我们送油、面,我们准备的年货就只有窗花、春联和节目。”有的老人毛笔字写得好,院里便买好红纸、笔墨,让大家围在一起,对春联,写春联。像刘桂兰一样会剪纸的老人,便坐在一起剪各种图样的窗花,像马、鱼、花、福等等。 贴上窗花,贴好春联,老人们便开始准备过年的节目。到了大年三十下午,敲锣打鼓、扭秧歌,唱歌跳舞、说笑话,敬老院的广场上,一片欢声笑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