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莹 在菏泽市巨野县南边营里镇与成武县接壤附近一些村庄,很多年轻劳力们热衷于出海打工,从十八九岁辍学的青少年,到四十多岁的中年,提起到海上去大都慷慨激昂,滔滔不绝,用他们的话说,“到海上去活不累,挣钱还多,比在家种地好太多。”营里镇吴庄村的张林(化名)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上海”15年,月工资上涨300多倍 1999年,25周岁的张林跟朋友一块打工去了寿光,开始了他的海上生活。张林是村里第一个出海的人。“当时一共去了5个人,俩田集的,俩谢集的,吴庄就我自己。” 到寿光后,张林他们先从最基层的“小伙计”干起--撒网、收网,整理打上来的鱼,月工资也仅400块钱。 从此,张林开始了成年在海上打渔的生活,15年来从未间断。多年的历练,张林已由当时系网扣都生疏的“小伙计”,成为了现在技术十分娴熟,资格以及评价都很高的“大伙计”,月工资也已经涨到了14000元。“最近两年活少了,工资却涨了,一年干上四个月左右,差不多能挣6万块钱。”张林说。 眼看着张林的腰包鼓了起来,村里不少年轻人也跟随他开始了“上海之旅”。张林告诉记者,他当时带去的伙计里边,仅本村的已经有4个当上了船长。“做船长多好啊,月工资最低3万,还有提成。可惜我没上学,不识字,不然也早当船长了。” 5天5夜不睡觉,是熬人的差事 在村民眼中,上海打渔是个好活,挣钱也多。然而“只有真正去过的人才知道,这份差事也不容易”。“海上从没停止过刮风,说冷也真冷,有时候被子都能拧出水来。”张林告诉记者,前几年,每当刮大风的时候老板都会放假,等风小些再干活,“这几年不行了,哪怕是7、8级大风,照样出海。风大浪高的,有一次我在船上睡觉直接被颠起来半米多高。”张林庆幸的是自己不晕船,即使被颠醒,翻个身照样能睡着。 然而对于出海打渔的苦与累,记者采访的10个人里边,多数反映“其实并不累,至少比在家里种地轻快多了。”“主要是熬人。那次出海,3天3夜没捞着睡觉,可熬坏了。”张林的四叔告诉记者。他也曾接连几年去海上打工。“3天3夜不睡根本不算事。前几年赶上活多的时候,5天5夜不睡觉都不稀罕。”张林告诉记者,他曾经熬得最长时间的一次是一个星期没睡觉,“忙的连吃饭也就十分钟的空。” 如今经历过风雨的张林,更希望与妻儿们在一起。当初,张林出海打工时,女儿才刚会走路,而现在,女儿已经升入高一,儿子也已经上小学。对于出海打渔,他早已没了当时的热情,更多的是回忆当年出海的新鲜事。 “不行了,马上干不了了,也干够了。最多再干5年吧。也趁这5年赶紧想想以后干点啥。”张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