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萨基9日宣布,国务卿克里将于本月13日至18日访问韩国、中国、印尼和阿联酋,这是克里去年就任国务卿以来第二次访问中国,也是他一年来第五次亚洲之行。 普萨基说,克里将与中国政府高级官员会晤,并转达如下信息:美国致力于寻求与中国建立一种积极、合作和全面的关系,并欢迎一个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和平与繁荣的中国崛起。 普萨基5日曾透露,地区海上安全问题将在克里访华议程之内。美国国务院官员近日表示,虽然美国不调停中日两国间分歧和紧张关系,但在中日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分歧方面有战略利益,美方将继续利用影响力和外交手段推动东亚战略合作。 在东亚地区关系恶化的背景下,克里此访行程中没有日本引人注意。东京的外交人士担忧,克里此次不访日本,对于日本外交是一个打击。尤其是在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之后,克里的这一举动似乎体现出对日本的不满。克里本月7日在华盛顿会见了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敦促日方改善与邻国关系,但日媒认为,岸田此行并未达到恢复双方信赖关系的目的。 据新华社、中新网 定期来访是中美关系稳定的表现 “从时机上看,中国春节之后,美国国务卿即访华,说明双方都高度重视中美关系,也有统筹全年中美重要活动的考虑。”中国社科院美国所所长黄平说。过去十年间,美国国务卿曾7次在上半年访华,克里此访延续了这一惯例。 虽然访问看似“例行”,但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认为,定期到访恰恰是中美关系态势稳定的表现之一,也说明中美之间的议程不再局限于一时一事。“中美之间不仅有领导人会晤,还有90多个对话和合作机制,双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面对面接触。克里此访正体现了中美交往的稳定性和节奏感。”中国国际战略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贾秀东说。
为中美高层年内会晤“打前站” 今年恰逢中美建交35周年。黄平说,克里此访,距两国元首庄园会晤达成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识半年有余,是一次付诸行动的“落实之旅”。这表明在各自年度外交工作中,中美都把推进和发展双边关系视为最重要的任务。 克里此访还有为中美高层领导年内会晤“打前站”之意。黄平说,今年中美领导人有可能在多个场合会晤,国务卿作为美国最高外交官有义务提前做一些筹备和规划。贾秀东认为,中美政治、经贸合作等议题肯定会涉及,克里还会和中方规划一些重要会晤和对话机制。
克里访华例行中的不寻常 时殷弘说,中美在朝核问题、伊核问题和叙利亚问题等议题上合作不断推进。针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虽然程度不同,但中美均持批评态度,也采取了一些重要、平行的行动。“同时,另一个背景是,中美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存在。”时殷弘说。 在一些问题上,美国人拉偏架也好,当说客也好,并不利于中美关系发展和地区局势稳定。同时,中美之间的分歧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双方都承认的,双方也没想通过一次访问解决所有问题。“就一些新情况,面对面交流比隔空喊话效果好,至少可以加强沟通,各表立场,缓解气氛。”时殷弘说。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