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艘报废沉船变身人工岛礁 |
开发区增建2800余亩“海洋牧场”,将改善灵山岛周边生态环境 | |
- 2014年02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2月11日讯(记者 潘旭业) 11日,在灵山岛近海海域,开发区今年新增建的2860亩海洋牧场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首期将在人工鱼礁区域投放100艘报废沉船及2000立方米的水泥构筑件,建成后将有效恢复灵山岛周边海域渔业资源,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11日上午,灵山岛海域海洋牧场项目正式启动。项目位于灵山岛西南方向距离岸边约600米的位置,用海面积2860亩,总投资9000万元。“项目计划分三期进行,首期将在人工鱼礁区域投放100艘报废沉船及2000立方米的水泥构筑件,建造出立体式的海洋牧场,最深的地方距海面有20米。鱼礁表面可以附着藻类和贝类,并能吸引其它鱼、虾、蟹、贝等到礁区内栖息,丰富海洋生物资源,形成良性生态循环链。在投放人工鱼礁的同时,我们还将利用开放式海域进行底播增殖海参及筏式养殖。”项目负责人贾泽华说。 据悉,灵山岛海域是青岛海水养殖区域,但近年来该海区渔业资源不断衰退,捕捞产量大幅下降,已多年不能形成生产意义上的渔汛,渔业资源种群呈现出明显的小型化和低质化,传统的经济鱼种遭到严重破坏。 据青岛开发区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之所以将此次增建的海洋牧场选择在灵山岛附近海域,是通过充分调查论证的。“人工鱼礁是海洋生物栖息地改造的重要手段,灵山岛周边水域浮游生物丰富,是鱼、虾产卵,觅食和越冬的场所。礁体表面是附着生物的附着基,而礁体周围的海底则成为底栖生物的密集带,礁体内外的水体空间是幼鱼、幼虾的避敌之所,对增殖海洋生物的存活提供了栖息保障。”在投放人工渔礁的同时,还将在人工鱼礁区开展定居性鱼类和海珍品苗种等增殖放流,有效改善渔场生态栖息环境,加速周边海域渔业资源的恢复。 “在灵山岛海区建设人工鱼礁,不仅可以恢复周边海域的渔业资源,建成后还将形成大型天然渔场,发展休闲渔业。我们计划在项目建成后尝试建设海上游钓潜水平台,引进大型船只等游乐设备,建设高标准海上娱乐设施。把人工鱼礁区逐步建成具备现代休闲娱乐功能的‘海上乐园’。游客可以在船上吃时令海鲜、乘游艇观光、玩海上探险等。”贾泽华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