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易谈创作: 2013年,王敬易将精力扑到几个创作任务上,在大型展览中频频亮相:他与徐永生合作的《山东的农村改革》入选中国第十届艺术节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大舜传说》入选中国第十届艺术节山东省民间文学创作工程;而之前创作的《点彩》,也入选中国第十届艺术节中国画优秀美术作品展。除了大创作,2014春节前,“王敬易绘画新作展”与“怡春墨彩——张宏伟、张乐毅、张民生、韩坤平、王敬易、张德娜迎新春六人画展”中,他的小品新作也以高雅脱俗的格调展现于世人面前。可以说,王敬易深入创作、笔耕不辍,以实际行动为2013年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回首2013年,《山东的农村改革》、《大舜传说》是王敬易的两个主要创作。据画家介绍,《山东的农村改革》创作历时三年,构思时间较长,经过了全国、省内专家多次的评选,最终入围。对此,王敬易说,这个选题比一般事件性选题难很多,“现代农村新变化”这个面太广,所以必须找到一个点切入、深入挖掘。经过与徐永生的协商后,他们决定从经过改革之后农民过上了安逸、和谐的生活这个点来构思作品。当然,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通过自己努力挣到更多的钱,改善了生活质量,把自己的家庭、家乡建设的更美好;而留守的是老年人、妇女、儿童,也在家里辛勤劳作,没有抛下千百年来的耕作本业。因此,在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村中老少聚在一起劳作的和谐景象:拖拉机、机器表现出现代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加快;画面前景设计了一个打手机的人物,寓意着农村的信息现代化;小轿车、摩托车预示着“村村通”人们出行、交通的改变;高低杠等休闲娱乐设施则反映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客观表现出了新农村的现状。由于许多农村并没有实现完全的机械化,锄头、镰刀、铁锨、簸箕这些传统农具也得到了相应体现。王敬易说,“在大创作合作过程中,我们取长补短,互相提高。这也是我第一幅正式的合作作品,也是对之前我的作品《北方九月》的延伸。相对而言,这幅作品在色彩、画面构成上更加丰富,泛黄的暖色调凸显出丰收的喜悦,画面采取了半工半写的形式,对场景进行了再创作,具有了更多的生命力。” 而《大舜传说》这幅作品中,画家凭借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塑造出了新的大舜形象。在他眼中,大舜不仅是一位领袖,更是一个孝子和参与劳动、体察民情的贤者。为了与之前刻画大舜的作品区分开,王敬易将关于舜的传说高度提炼,并以丰富的场景来烘托人物形象,着重刻画其平民化的一面,这种构思不禁让人眼前一亮,更在省文化馆举办的“美丽的传说·山东省民间文学中国画展”中,获得了百姓的好评与赞赏。可以说,《山东的农村改革》、《大舜传说》两幅大创作让王敬易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勤奋和较高的创作水准赢得了人们的认可,也标志着他的艺术创作已经迈上新台阶。 “2013年中,大创作任务多一些,因此自己画的东西少一些。”话虽这样说,但王敬易在进行大创作闲暇,依然笔不停歇。他喜欢诗词歌赋,喜欢古人的心境,洁净、高雅的品格,因此创作了一系列诗意小品,以仕女、高士、罗汉等题材为主,将心中的古人以他的解读方式展现在画面上,格调愈加不俗。而这些小品创作不仅具备了趣味性,更锤炼了笔墨,在其拓展水墨语言的视觉表现力和质感中,起到了重要辅助作用。但乐于创新的王敬易不会满足于这些的成绩,而是要不断努力充实自己,向更广阔、更深远中探求。相信王敬易还会以他的真诚和坚韧,创作出更多感人的作品。
又名王竞艺,1963年生于济南,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现为山东省文化馆美术摄影部主任,副研究馆馆员、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说到2013年,酸甜苦辣都有。甜是自己的辛勤付出有了收获,辛酸则是创作中总是不可避免得遇到一些难题。其实,孕育创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画什么”不难,难的是“怎么画”。艺术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相通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固步自封只能使其生命力逐渐消亡,而仅靠自己之前积累的知识将跟不上时代发展形势。所以2014年我的创作要不拘一格、进行突破。怎样使自己的笔墨更有时代感,更能打动人,是我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些年我一直在山东省文化馆工作,具有研究、保护民俗文化的职责,民俗艺术中的图案、寓意、艺术形式以及一些更深刻的文化特质,都是艺术创作的“活水”,所以今后我将着手深入考察研究民俗,做好发掘保护工作,而民俗中的一些优秀的元素,也将融入到我今后的创作之中。此外,“搜尽奇峰打草稿”,自然的真实的事物才更能赋予我更多创作灵感,让我开拓思路。所以新的一年里我要“走出去”,多去感受、多去写生、多从自然中寻找灵感,从点滴中积累知识,从生活中吸取艺术营养探索创新思路,触发创作灵感,拓展艺术创作空间,捕捉瞬间灵动,为自己的创作注入新鲜血液,实现创作中的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