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黄广华 李岩松 本报通讯员 寻万里
11日,邹城市太平镇横河村,中心街扎起一棵“大树”。这是在为展示民间绝活打铁花做准备。 “这棵树是四五个村民用两天的时间扎起来的,也叫‘花树’。花树高5米多,主干是由两根木棍组成,四周再用其他木棍加铁丝缠绕。花冠使用一些细小绵长的柳条组成。”村民孔令双说。 花树旁,73岁的杭怀发老人正把整块的铁敲成碎铁片,这是打铁花用的主要原料之一。“生铁经过1000多度的高温化成铁水,这样打出来的铁花才最好看”。杭怀发说,铁水打花的主要工具是坩泥锅和坩泥勺,用极耐高温且非常粘的“泥”捏制。坩泥锅的形状如窝窝头,坩泥勺的形状很像古时的指南针司南。 打铁花的用具叫“花棒”,即手腕粗细的新鲜柳木棒两根,称作“上棒”和“下棒”,各长尺余。“上棒”的一端侧面挖有指头肚大小的圆坑一个,用以盛铁汁。 夜幕降临,村民们将砸碎的生铁装入坩泥锅,在风箱的鼓吹下,上蹿的火苗和炉底吹出的炭花,成了打铁花之前一道绚丽光影。 打花者头戴一顶浸湿的大沿帽子,身着布衣裤或老羊皮袄。待铁熔化成沸腾的铁水,只见打花者用坩泥勺从坩泥锅中舀出铁水,倒在放有湿锯末、用水浸泡过的花棒上,迅速跑到花树下,用“下棒”猛击“上棒”,小圆坑中的铁汁冲向花棚,炽热的铁汁碰击到棚顶的柳枝而迸溅四射,当铁水抛上空中时就像天女散花,铁汁溅起了十几米高的金色火花,此起彼伏地在夜空中绽放,流光溢彩,如同飞泻的铁瀑倒悬,照耀夜空;散落地上时就像泼金撒银、赏心悦目、场面甚是壮观。 据考证,打铁花源于北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打铁花”历史悠久,包涵着冶铁文化、民间工匠文化、祭祀文化、火药及烟花等诞生与发展等文化信息。
|